|

楼主 |
发表于 2017-3-8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征服 于 2017-3-8 01:26 编辑
先生此言差矣。
其实事情远没有那般玄乎,只是有人不肯承认罢了。
众所周知,当年平水韵所依托的现实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其实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彼时尽管没有普通话这一称谓,但官场人士和九州读书人毕竟是靠着唐宋正音通行天下的。而今呢?姑且不论元代以降语音的巨大变异,也不论现今各地方言之间能否有效沟通,单说天下官场人士和读书人群体,有谁还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呢?没有,一个都没有。这是不争的事实,先生应该不会否认吧。
当然,先生若是放任诗已沦为只能看、不能读的案头文学,抑或默认诗可作为局部地区、少数墨客的笔端玩物,那我们的确没有继续交谈下去的必要了。唐诗是能读能诵能吟能唱的,最起码在读书人阶层和官场是这样,写时按什么音写,读时也能读出那个音。现在行吗?当然不行了。先生应该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吧?那些诗词达人总可算作诗词爱好者吧?可他们是如何诵读唐诗宋词的?是用中古平水韵吗?不是。是用现今某地方言吗?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如果用自称的中古音或某地方言——比如温州话来读的话,就会连高学历的读书人都没有几人能听得懂。不是吗?
在下其实既不反对平水韵,也不反对平水韵诗者,只是希冀当今诗人能够真正继承唐宋优良传统,最起码要读一读,按哪个音写,就按哪个音读,不仅自己能读,全国范围的受众也能读,也能读出或大致读出其应有的音色、调值以及入声短促急收藏的味道来。不要求普通百姓读出这样的效果,只求读书人和官场人士能大致读出这样的效果即可,唐宋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这个要求高吗?显然不高。这个要求过分吗?非但不过分,而且堪称最起码的要求了。可是,如果有人连天下读书人的这么一点要求都不能满足的话,先生觉得那些人算是有诗心吗?若再故弄玄虚,以假充真,有意无意地蒙骗世人,那还配称诗人吗?
在谈及真情假意的时候,我是以知人论世作结的,先生对此也不会反对吧。就算先生反对,也丝毫没有关系,我们尽可平心静气地展开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嘛。既然大家都是为了让诗更好,这里又是诗词理论版,又有什么不可以敞开讨论的呢?渴望再度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