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关于对今人编辑的元兢《诗髓脑》的质疑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8-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20:09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6:17
北山还是不要学针叶林,先把自己弄的很高,别人很差!这是没用的!问你:这两段行文一段就多一个元字,两段有什么差别?难道分别增一个元或减一个元,内容就大异了?!
还有,你的古文语感很高,为什么回答不了《于蓬州野望》还是“于《蓬州野望》”?!你既然如此有研究,为什么还要我这个很差的人发现提出来?!

元兢,是初唐文人的佼佼者。诗之题目只能是《蓬州野望》,决然不是《于蓬州野望》!
加入一个【于】字,犹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20:05
对头!
【若兢于……这是诗髓脑文中原文】,兢,是原文中的自称,其意为【吾】、 ...

对头?!
----------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这是元氏的话)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是空海的话。用“故沈隐侯论云”来加强元氏的论点正确,如是元氏接着说,就不要“故”)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这也是空海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8-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20:5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20:45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这是元氏的话)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是空海的话。用“故沈隐侯论云”来加强元氏的论点正确,如是元氏接着说,就不要“故”)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这也是空海的话。
老金又来迷魂阵!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征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征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大矣。

这断文字里的【故】,作什么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8-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21:27
呵呵。在这里,三羊还是强于老金的。
附一段我与针叶林的对话:老金也是的,可能年纪大了,更固执些吧。— ...

强与不强,仅仅局限于相对某一点来说!
三羊远远不及金筑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8-2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22:06
是的。在此点上,你是原来就看过的,而老金是为了反驳他人才开始看的。 ...

唐诗的声律,三羊是有专门研究的。
唐诗的声律,就是元兢的四声25法!
而决然不是王力的所谓声律论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8-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22:55
呵呵。虽然有你的研究,可我还是不敢写个一首不对仗的诗来,然后跟他人说:我写的是律诗。
至于你的二五法 ...

央视有一个品酒现场会,经常喝茅台的达官贵族,一一品酒,都说假茅台,是真茅台,真茅台大家都说是假的。为啥,因为人们天天喝假的,真的反倒成了假的。
三羊无心改变【“二四分明”的这个大多承认的事实】,
但是是三羊有意【让更多的王力粉丝,依据事实将元兢四声25法驳倒】!

有事拨打一一零,
唐宫探律请元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21:27
呵呵。在这里,三羊还是强于老金的。
附一段我与针叶林的对话:老金也是的,可能年纪大了,更固执些吧。— ...

呵呵。在这里,三羊还是强于老金的。
附一段我与针叶林的对话:老金也是的,可能年纪大了,更固执些吧。——这点,你就让他些吧。在理论上,他有时也是固执的可笑。特别是他不懂的,也要辨个对错。
-------
本人顽固是真!但从来不用自己不懂的顽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9 07:19
呵呵。说重了,是固执,不叫顽固。
固执,多少还是有点可爱的。 ...

我不在乎是顽固还是固执这个词。
我不知道先生是用什么来判断金筑子哪些是自己不懂而又顽固或固执的。那就是说金筑子不懂而顽固或固执的部份先生是懂的。那先生就应该出示自己懂的论点来。如果单凭先生主观臆断,这个问题张三懂,李四好像也懂,金筑子还要辩,那就是金筑子不懂在顽固或固执,这并不能解决金筑子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09:01
请教三羊、北山:
《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蓬州野望(唐·元兢)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秘府论》引元兢《诗格》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9 10:1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29 10:03
蓬州野望(唐·元兢)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秘府论》引元兢《诗格》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您这可是搜韵网的资料?
顺便搜韵网记载,搜韵网有四库之外集,四库之外集载有《文镜秘府论》影印手抄本。不知怎么回事?

点评

正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9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