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4709
2万
论坛贵宾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6:50 老金,张伯纬(不是哈哈儿)断句为《于蓬州野望》,说明其国学功力尚不够火侯,但不能因此否定其书,你的话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09:01 请教三羊、北山: 《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使用道具 举报
53
1607
6219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8 16:39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 ...
6
78
1797
高级会员
66
4839
1万
金牌会员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5:25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而已”。(二十八种病)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 第一段为元氏曰------元兢曰。 第二段为元氏曰------若兢曰。 两段有什么区别?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8 16:39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元兢所说,而是海空所说的话。 查,卢盛江撰《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有:“注⑵ 兢:《校注》此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故称名而不冠以姓,犹地卷、南卷王昌龄自举其诗之称昌龄而不冠以姓也。" 这跟王利器的注释几乎一样是没有错。 但注意到,卢盛江:“ 一,换头者,若兢《蓬州野望》诗曰:”,而 王利器: “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有“于”字的不同之处。因此再查其他版本,结果是如:王利器: "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有一个“于”字。 故,认为王利器 所举例子为正确。即 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这就无论如何也无法说,这是元兢自己说的了。这正如, 卢盛江 自己说的:“此 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 即此把“此”字略去,也一样是描述 ”卢盛江 述说,“的文法,而不是“元兢”自己说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18:18 老金有些不明白,三羊谈些小看法。 《诗髓脑》原文: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9:09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 ...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19:19 《文28病》 第七,傍纽 王斌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9:41 我举的是第九、十,不是你举的笫七。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6:06 老金看样子也是读书少,语感差,元氏曰,元兢曰,这种字样都是空海摘编《诗髓脑》时所加,若兢于……这是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特别贡献奖
勤勉版主勋章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