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山人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三大声律体系

[复制链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23:04 编辑

铁叶林的话说,还是证明【浮】的韵母是【ou】不是【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9:56
二百多页的书,你一会就看完了?囫囵吞枣。书里考证了虞尤.通押,这样的例子还有:

赋得沈珠于泉

这是韵书《广韵》的注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8 04:2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22:00
针叶林的考证:

[ 上古音 ]:幽部并母,biu
[ 广 韵 ]:縛謀\切,下平18尤,fóu,流開三平尤並
[ 平水韵 ]:上平七虞·下平十一尤

北山,不要自以为是!针叶林的考证,是什么韵书?
针叶林考证的韵书《平水韵》,是现代篡改的,不是古代原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8 05:37 编辑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
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点评

黄鹤楼诗因李白称颂,后人遂附和推为第一,李白重意轻律,故不以黄鹤楼诗出律为意,三羊成天钻牛角,把个例当普遍规律,你不累别人看着也累。《炙毂子》诗格说的明确,你研究几遍再来推销你的25分明,247分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0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8 0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23:05
这是韵书《广韵》的注明吗?

广韵没注明虞尤同用,故作者标为通押,据作者统计,唐代诗和赋中,符合广韵标明同用者占百分之九十九,不符合者占不到百分之一,作者由此得出广韵所注同用独用,乃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规定。
      丁泽在775年《龟负图诗》中虞模尤通押(或可称出韵),他的《日观赋》也出现了送宋通押,把仲字(送韵)押入宋韵。或许这一年主考官以意为主,宽恕了这些出韵。不能因此否定唐代科考的官韵不是广韵。

点评

【送宋】可通押,不等于【虞尤】可押。 因为,当【浮】字读【fou】时,是不能与【虞韵】押韵的。 与【虞韵】的押韵,是因为【浮】字读【fu】。 由此可见,你提供的资料,其作者将【浮】字读【fou】,考证出【虞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8 0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8 05:35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 ...

黄鹤楼诗因李白称颂,后人遂附和推为第一,李白重意轻律,故不以黄鹤楼诗出律为意,三羊成天钻牛角,把个例当普遍规律,你不累别人看着也累。《炙毂子》诗格说的明确,你研究几遍再来推销你的25分明,247分明。

点评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的声律最严谨,因为李白是京官,属于宫廷文化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7
先不说,《炙毂子》诗格说是孤证。 依照平仄246分明,是无法解读唐朝科举试律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0:12
但从声律来讲,李白远远高于杜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8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无书可考,他只有搜百度。浮只在下平尤韵,不在上平虞韵。(凡带孚旁的字都在上平虞韵,唯独浮只在下平尤韵,南方话从来也只读否音的阳平)我重查了《广韵》和《佩文韵府》。

点评

金斑竹,说的对! 毛主席的【谁主沉浮】,读【fou】,不读【liu】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30 09:13 编辑

    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声律浮切图

    声律术语【浮切】是成语【浮声切响】的简称。出处是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意思应为: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今人的字典和词典全部释义为:“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这是极为常识性的错误。因为,六朝时上去入并没有合并使用。古人的【浮切不差】,也声调相变不能出错。

    永明体和近体诗的五言四句诗,声调浮切的诗体位置虽有不同,声调浮切的声律次数,却是一样的七次。诗体位置的不同,也即联与联之间的浮切,由【五伍】改为【二贰】。三羊猜测,这大概就是近体诗命名的由来,其意思即为“近似于永明体”。

    永明体的七次浮切为:
二五、七十、贰伍、柒拾、二七、贰柒、五十、伍拾、五伍。

    近体诗的七次浮切为:
二五、七十、贰伍、柒拾、二七、贰柒、五十、伍拾、二贰。


〇二〇〇五
〇六〇〇十

〇贰〇〇伍
〇陆〇〇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8 0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意思应为: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
乱弹,一点不严谨,照你这么说平上去入既是浮声又是切响?浮声切响还有没有含义,没有金钢钻不要揽磁器活,小学古文不及格水平,偏要质疑大家辞典,不自量力,令人生厌。

点评

乱弹,一点不严谨,照你这么说平上去入既是浮声又是切响?浮声切响还有没有含义,没有金钢钻不要揽磁器活,小学古文不及格水平,偏要质疑大家辞典,不自量力,令人生厌。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8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意思应为: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 乱弹,一点不严谨,照你这么说平上去入既是浮声又是切响?浮声切响还有没有含义,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8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8 10:2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8 07:56
针叶林无书可考,他只有搜百度。浮只在下平尤韵,不在上平虞韵。(凡带孚旁的字都在上平虞韵,唯独浮只在 ...

金斑竹,说的对!
毛主席的【谁主沉浮】,读【fou】,不读【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