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山人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三大声律体系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7 0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举考试的答案是唯一的,一个字读音不可能有两个,否则考官如何去阅卷?唐代科举考试的韵书肯定是用官韵,即切韵或唐韵,不可能用什么小道韵书。再说元兢只说过换头,换腰,承平,那里说过二五异声的蜂腰?可见蜂腰说在元兢时即已淘汰

点评

这是你自己的认为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4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 “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0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09:3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09:16
科举考试的答案是唯一的,一个字读音不可能有两个,否则考官如何去阅卷?唐代科举考试的韵书肯定是用官韵,即切韵或唐韵,不可能用什么小道韵书。再说元兢只说过换头,换腰,承平,那里说过二五异声的蜂腰?可见蜂腰说在元兢时即已淘汰

书还是要多读的!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元兢语录: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
    “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依据《切韵》或《唐韵》,状元帖就要落榜!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上〇仄,〇仄上〇平。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
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点评

1.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 那本韵书里有? 2.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 广韵里注明同用,独用,反映了唐代试律诗同用的情况,你查过没有,虞韵和尤韵在唐代科举里是不是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7 1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09:27
书还是要多读的!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元兢语录: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 ...

1.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
那本韵书里有?

2.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
广韵里注明同用,独用,反映了唐代试律诗同用的情况,你查过没有,虞韵和尤韵在唐代科举里是不是同用?

点评

2.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 广韵里注明同用,独用,反映了唐代试律诗同用的情况,你查过没有,虞韵和尤韵在唐代科举里是不是同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3:08
搜韵网《康熙字典》古文【浮】字的韵书资料: 平: 1、《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尤韻) 2、《集韻》普溝切,音桴。(尤韻) 3、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微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41
醒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7 1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本书将流传至今且年代明确的唐代科举优秀答卷—139篇甲赋和189首试律诗的用韵作逐一分析归纳,从而探索唐代官韵中各韵的远近亲疏关系和各韵“同用”、“独用”的变化轨迹,以及《广韵》对唐代官韵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并证明《广韵》所注“同用”、“独用”在开元五年就已确定,且应用于科举考试之中,解决了长期困扰音韵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
三羊你有志于研究唐律,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会扫除你的盲区。

点评

时间证明,难道不是专家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4
首先谢谢等我搜搜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10:3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14
1.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
那本韵书里有?






难道不是【平仄不同而意义不变】吗?

点评

唐代科举考试不是完全用切韵,唐韵,而是由之编辑一本韵图,在韵图里一个字读音是确定的,不会同一意义而有两个读音,否则科举如何判卷?同样的唐试律诗,此处为入声,彼处为去声,这不合情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10:4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14
2.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
广韵里注明同用,独用,反映了唐代试律诗同用的情况,你查过没有,虞韵和尤韵在唐代科举里是不是同用?

搜韵网《康熙字典》古文【浮】字的韵书资料:
平:
1、《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尤韻)
2、《集韻》普溝切,音桴。(尤韻)
3、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微韻)
《广韵》的注明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7 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10:32


  •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 (靑韻)

  • 唐代科举考试不是完全用切韵,唐韵,而是由之编辑一本韵图,在韵图里一个字读音是确定的,不会同一意义而有两个读音,否则科举如何判卷?同样的唐试律诗,此处为入声,彼处为去声,这不合情理。

    点评

    看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寒韻) 《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2:31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例子,三羊在《广韵》《集韵》找到了,你又说《唐韵》没有,是否逼迫再从《唐韵》里找例子呢?假如,在《唐韵》找到,是否还要《切韵》的例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23
    《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本书将流传至今且年代明确的唐代科举优秀答卷—139篇甲赋和189首试律诗的用韵 ...

    首先谢谢等我搜搜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43
    唐代科举考试不是完全用切韵,唐韵,而是由之编辑一本韵图,在韵图里一个字读音是确定的,不会同一意义而 ...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例子,三羊在《广韵》《集韵》找到了,你又说《唐韵》没有,是否逼迫再从《唐韵》里找例子呢?假如,在《唐韵》找到,是否还要《切韵》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12:3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43
    唐代科举考试不是完全用切韵,唐韵,而是由之编辑一本韵图,在韵图里一个字读音是确定的,不会同一意义而有两个读音,否则科举如何判卷?同样的唐试律诗,此处为入声,彼处为去声,这不合情理。

    搜韵网《康熙字典》【看】的韵书资料: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寒韻)
    《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翰韻)
    義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