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仁者

穗港澳大学教授与中山大学高材生也难把握古音平仄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4-14 17:36
那位拿冠軍的黃令時,自1998年起參加賽事 (學生組,那時是唸高中一吧!),拿獎已司空見慣了,實力是毋庸猜 ...

不认识那位黄令时,也不认识黄令时老爸,更看不上各级各类诗词比赛。诗词末法时代,慢说穗港澳大学生诗赛冠军,就算拿个世界汉诗大赛冠军,又能说明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者 于 2017-4-15 00:23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14 17:36
能看懂的人很少。大多数人是连自己方言的拟音都不知的,又如何能看懂中古广韵的拟音,更不用说连本地方言 ...

切韵也好,唐韵也好,广韵也好,集韵也好,平水韵表也罢,能看懂的的确不多,能读明白的就更少了——有如凤毛麟角,现今各地类平水韵方言的前身在唐宋时候其实也是方言,而非通行全国的读书音。须知,历代官话都是政治高压的结果,全国性的通语首先是为国家一统服务的,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厘定是维护国家一统和尊重历史的必然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15 0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 发表于 2017-4-15 00:20
切韵也好,唐韵也好,广韵也好,集韵也好,平水韵表也罢,能看懂的的确不多,能读明白的就更少了——有如 ...

花花同学,不懂就学。方言客观存在,你怎么消灭得了?再说一句骂你的话,现在北方流行的、没有了入声的方言(是方言无疑,山东、河北、河南、天津,口音就不同),其实是个杂种。是中原汉语与关外游牧民族苟合的产物。你还自豪个毛!

点评

對了! 南宋時,蒙古人入侵中原,甚樣也發不了入聲,退而思其次,將之撥入陽平及去聲,此之謂元時的 "中原古音"。朱元璋當皇帝後,他的淮西土話與老鄉們當時得令,極力推行其甚有發音缺陷的 "洪武正韻"。滿洲人入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5 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15 0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15 06:36
你马甲太多,就没意思了。再说你更没有权力,能强迫他人如何的。在用韵上,就算是习大大本人,也是奈何不 ...

还记花花同学  2017.4.15
花花论道博围观,对错如何已尽欢。
小石投湖皆入毂,大神抵角独凭栏。
纷争乍见文三国,凌乱将平指一弹。
遐想后年迎五四,不由夜半整衣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4-14 17:41
看來我慣用粵語的... 有點優勢,因白話仍保存入聲;在平仄問題上與平水韻有所牴觸的字只40多個,雙音字數 ...

在识别入声字方面的确有优势,而且优势还不小哩。
尽管平仄不合的字只有40多个,但粤语与平水韵相比,音色、音高(调值)、时值诸方面可就差远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14 17:44
是的。对于韵言(即反切下字),粵語最有优势,粵語保留的韵多呗。对于声母言(即反切上字),吴语就有优 ...

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猴与人也有诸多相像之处,然猴终究不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840

回帖

33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80
发表于 2017-4-15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15 08:14
花花同学,不懂就学。方言客观存在,你怎么消灭得了?再说一句骂你的话,现在北方流行的、没有了入声的方 ...

對了!

南宋時,蒙古人入侵中原,甚樣也發不了入聲,退而思其次,將之撥入陽平及去聲,此之謂元時的 "中原古音"。朱元璋當皇帝後,他的淮西土話與老鄉們當時得令,極力推行其甚有發音缺陷的 "洪武正韻"。滿洲人入主後,仍發不出入聲,也只好彷效元時的 "中原古音"發展成一個糅合多個方言的 "雜種" 國語來,但在雜種只遺傳了祖輩、外祖輩的缺點,其良性因子變成了隱性的 gensis。

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甚難解決。

若要真的改革,認祖歸宗,一是推行源自西周、秦、漢的 "雅言官話" 的粵語,一是包含唐時 "河洛官話" 的閩南話。但是,推行時有非常強大的阻力:(1) 各處方言是否必心服口服,從而暗中搗蛋;(2) 如何訓練出足夠數量的合格教員?(3) 國家需要支多少銀兩?(4) 粵音含九個聲,除陰平、陽平外,上去聲還分陰陽,入聲還分下中上,唸慣普通話的人如何應付? (5) 若是選用閩南話情形更複雜,除了原 "河洛官話"八聲外,更加上本身原有聲韻而成13聲,暈了!... (6) 若還原原有的 "河洛官話",現時有多少合格人材?真是鳳毛麟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14 17:44
是的。对于韵言(即反切下字),粵語最有优势,粵語保留的韵多呗。对于声母言(即反切上字),吴语就有优 ...

君不闻一个染色体之差便可决定生男生女吗?
高明的指挥家可以在交响乐队合奏中听清一个微小的不谐和音,那不就是追求音乐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840

回帖

33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80
发表于 2017-4-1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4-15 13:14 编辑
仁者 发表于 2017-4-15 11:32
在识别入声字方面的确有优势,而且优势还不小哩。
尽管平仄不合的字只有40多个,但粤语与平水韵相比,音 ...

偏頗了!錯了! 粵語包含了9個聲,平時說話已高低夾雜、抑揚頓錯,不配音樂已可成唱曲。試看,昔時粵劇宗師唐滌生改編的帝女花" 最後一幕香夭,譜入了國樂粧台秋思",一百多個字中竟無一字詏口"。看個一句

歌詞:落--滿----光,借-------
樂譜:mi la  so la so mi  la so la dÕ mi so mi re mi

這跟平時說話的口脗語調發音,別無異致!這承傳,至現代歌曲情況相同,是絕少詏音,由此可見粵語與音樂的相融性較優。

又依元曲 “入派三聲" 的原理,粵語的“入聲"的確是“可填平亦可填仄”的。

反之,觀乎現代用普通話的唱曲,沒有可能一首歌之中沒有十個八個詏音。不過後生一輩聽慣了,沒什麼!"處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是這個道理。

点评

美则美矣,然平水韵只有平上去入四声,粤语却有九个声调,平水韵平不分阴阳,粤语则分了阴阳~粤语终究不是平水韵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5 1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4-15 13:12
偏頗了!錯了! 粵語包含了9個聲,平時說話已高低夾雜、抑揚頓錯,不配音樂已可成唱曲。試看,昔時粵劇宗 ...

美则美矣,然平水韵只有平上去入四声,粤语却有九个声调,平水韵平不分阴阳,粤语则分了阴阳~粤语终究不是平水韵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