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但书与基本律法【内附中诗词关于出对句互救之法的研讨】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0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6:58
对此,23楼已经一并作答。先生不妨回看一下。
另外想说的是,咱们毕竟不是唐人,研究前人做法只能古为今 ...

古为今用,说的好听!
唐诗宋词的声律,讲究四声,难道还要倒退不成吗?

点评

古为今用的要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0 16:25
尾联,可以那样写,但从感觉和理论上,不能认为对句第五字用平声,出句就合律了,整联就音调和谐了。
诗句 ...

学堂先生这么说的确有一定道理,但你在此还是没有搞清:
1)拗救实际上是一种让步之后的补救措施。出对句互救也好,孤品拗救也罢,都是一种非正常行为,并且通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想方设法予以补救,减轻其整体副作用,便是拗救。
2)拗救的效果只是减轻副作用,进而达到能被认可的程度。任何拗救都是这种非正常行为下的一种变通性补救办法,但是,并不是说拗救之后原来的非正常行为就变得正常了,而是通过补救,已使那种非正常行为的整体负面影响减轻,可以接受了。

点评

弄清大唐声律,你就不会如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16
学堂先生这么说的确有一定道理,但你在此还是没有搞清:
1)拗救实际上是一种让步之后的补救措施。出对句 ...

弄清大唐声律,你就不会如说!

点评

严格地说,大唐的具体声律,己经很难说清了,除非纸上谈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03
古为今用,说的好听!
唐诗宋词的声律,讲究四声,难道还要倒退不成吗? ...

古为今用的要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

但是,要尊重事实! 你不能拿现代的【精华】,去评议古代的【糟粕】。 你更不能不承认古代的【糟粕】,就是实实在在的原始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18
古为今用的要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是,要尊重事实!
你不能拿现代的【精华】,去评议古代的【糟粕】。
你更不能不承认古代的【糟粕】,就是实实在在的原始声律!

点评

嗯,三羊这帖有理。可我并没那样呀!那不是驴唇对马嘴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0 16:25
尾联,可以那样写,但从感觉和理论上,不能认为对句第五字用平声,出句就合律了,整联就音调和谐了。
诗句 ...

至于所引吟者那首学诗有感的尾联挽没挽救什么,请恕我直言,以学堂先生目前的乐感,恐怕还真就体会不到呢。多说无益,那就留待尊驾慢自体会吧。

点评

你还是将【现代声律】与【唐朝声律】混为一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23
至于所引吟者那首学诗有感的尾联挽没挽救什么,请恕我直言,以学堂先生目前的乐感,恐怕还真就体会不到呢 ...

你还是将【现代声律】与【唐朝声律】混为一谈!

点评

现代声律并非凭空来的,未可割裂哈。 你只要知道如14此做法能为资深诗者认可就行。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43
你还是将【现代声律】与【唐朝声律】混为一谈!

现代声律并非凭空来的,未可割裂哈。
你只要知道如此做法能为资深诗者认可就行。呵呵,

点评

三羊并不企图所谓自身诗者,三羊希冀的是探索大唐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8: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17
弄清大唐声律,你就不会如说!

严格地说,大唐的具体声律,己经很难说清了,除非纸上谈兵。、

点评

大唐元兢的《诗髓脑》理论体系,与科举试律诗极度吻合,这是什么道理?岂是单单一个【巧合】所能解释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53
现代声律并非凭空来的,未可割裂哈。
你只要知道如此做法能为资深诗者认可就行。呵呵, ...

三羊并不企图所谓自身诗者,三羊希冀的是探索大唐声律!

点评

呵呵,三羊先生何妨理论指导实际,也写几首呢? 以我之见,单纯探索大唐声律倒不如单纯研究中古平水韵的确切读法更有意义,那可是功德无量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