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但书与基本律法【内附中诗词关于出对句互救之法的研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3 14:12
平平仄平仄

为何可视为但书呢?理由何在?

不是理由,是习惯。

点评

习惯怕是也不能如此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3 18:00
不是理由,是习惯。

习惯怕是也不能如此吧!

点评

就如我们现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几千年的历史是一夫多妻制,不能说历史形成的有不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3 19:07
习惯怕是也不能如此吧!

就如我们现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几千年的历史是一夫多妻制,不能说历史形成的有不有道理。

点评

道理还是要讲的,比如三寸金莲。裹脚的历史并不比平水韵短,并有七美之说,然而现在看来就没什么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3 21:59
就如我们现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几千年的历史是一夫多妻制,不能说历史形成的有不有道理。 ...

道理还是要讲的,比如三寸金莲。裹脚的历史并不比平水韵短,并有七美之说,然而现在看来就没什么道理。

点评

裹脚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多半是北方少数民族带来的,也有具体说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们为了舞姿的优美而为,属于审美取向,很难说道理的。裹脚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普通话也是,所以,只能说是一种缘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3 22:09
道理还是要讲的,比如三寸金莲。裹脚的历史并不比平水韵短,并有七美之说,然而现在看来就没什么道理。 ...

裹脚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多半是北方少数民族带来的,也有具体说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们为了舞姿的优美而为,属于审美取向,很难说道理的。裹脚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普通话也是,所以,只能说是一种缘分吧?

点评

与来历无涉。裹脚摧残妇女,时下纸上的所谓平水韵摧残音乐美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2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3 22:31
裹脚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多半是北方少数民族带来的,也有具体说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们为了 ...

与来历无涉。裹脚摧残妇女,时下纸上的所谓平水韵摧残音乐美啊!

点评

摧残妇女是后来的性质不同了,或者说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平水韵既然是纸上的,就不能摧残音乐美,你说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2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3 22:51
与来历无涉。裹脚摧残妇女,时下纸上的所谓平水韵摧残音乐美啊!

摧残妇女是后来的性质不同了,或者说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平水韵既然是纸上的,就不能摧残音乐美,你说是吗?

点评

读某些格律诗佳作有感 隔屏一望便潸然,只为难禁齿上寒。 韵死毫端终不雅,清音自古绕梁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不会读平水韵 于 2016-9-24 15:21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3 23:14
摧残妇女是后来的性质不同了,或者说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平水韵既然是纸上的,就不能摧残音乐美,你说是 ...


读某大师格律诗佳作有感
隔屏一望便潸然,只为难禁齿上寒。
韵死毫端终不雅,清音自古绕梁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21:31
赠吟者
上网归来气不平,千年古韵又新生。
化妆刚想把人骂,谁料揍成乌眼青。 ...

寄百度大师
敢挡过河兵,终须溅血腥。
可怜平仄脸,更比去年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