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罗烈烈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原是错病句

  [复制链接]

336

主题

451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6039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口语的话题,补充一两句。有个笑话大家都看过:一个人赤身裸体在大街上,自然反应是捂下体,但是理性来看其实捂脸的风险最小。我觉得诗也走到了连遮羞布都买不起的地步了,不如把脸捂了,露了下体去裸奔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2-26 17:41
城南可以,门东怎么就不行了?站在东门口,自然是门东。
另:口语作诗不仅正常,而且该提倡。你今天看自 ...

门东的意思是门的东边地方,城南的意思是城市的南面城区,不是门开在东方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2-26 17:41
城南可以,门东怎么就不行了?站在东门口,自然是门东。
另:口语作诗不仅正常,而且该提倡。你今天看自 ...

门开在东方叫东门,不能称门东。

点评

诗的主语是痴儿,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痴儿在门东索饭啼哭。因为门是开在东方的,所以站在门口的痴儿自然是在门之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451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6039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巫山云雨 于 2017-2-26 18:24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8:10
门开在东方叫东门,不能称门东。


诗的主语是痴儿,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痴儿在门东索饭啼哭。因为门是开在东方的,所以站在门口的痴儿自然是在门之东。不是说这个门叫门东。就好像我住城南,不一定是我住在一个叫城南的地方,而是我住在城市的南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2-26 18:18
诗的主语是痴儿,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痴儿在门东索饭啼哭。因为门是开在东方的,所以站在门 ...

厨房在屋内,不能这样表达的。“叫怒索饭啼门东”,给谁看,都会不知所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6 17:54
你这是考证。我举的诗例是唐代当时人的知识和印象。他们当时认为巴峡在万州,巫峡在奉节,所以杜甫才会有 ...

唐代人不读南北朝民歌,不读《水经注》吗?

点评

我不知道唐朝人是什么情况,但今天很多人依旧是路痴,这个绝对是真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40
愿闻其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2-2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9:01
唐代人不读南北朝民歌,不读《水经注》吗?

我不知道唐朝人是什么情况,但今天很多人依旧是路痴,这个绝对是真理。

点评

其实,只须细思考一下,只穿了巫峡,又怎么出宜昌,到襄阳呢?难不成从巫峡下船,上大巴山,穿神农架,到达上庸,再沿白河下谷城,下襄阳吗?不可能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分区版主助理兼古韵飘香首版、现代争鸣版主、品鉴荟萃常务管理

Rank: 8Rank: 8

积分
39584
发表于 2017-2-2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4:17
本因看到杜诗这两句关于音韵的话题,这才道出是音韵的病纽,第一句,巴峡峡犯挤韵,第二句襄向阳阳四字同 ...

谢谢老师一番解说,问好。
写诗要在实景上炼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7-2-26 23:30 编辑

读了南朝民歌和《水经注》,还能不知道长江是三峡吗?巴山在哪,还能不知道三峡之中,哪个是巴峡吗?
再说,只穿了巫峡,又怎么出宜昌,到襄阳呢?难不成从巫峡下船,上大巴山,穿神农架,到达上庸,再沿白河下谷城,下襄阳吗?不可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