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罗烈烈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原是错病句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2-26 14:41
我来调和一下,罗烈烈先生常有石破天惊之论,论坛亦见怪不怪,罗烈烈的诗还是有奇气的,半山楼首席持论端正 ...

:D我是看惯了。有跳跃性思维其实也挺好的。不过太冲的话,一般人是受不了。

点评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罗烈烈君的性格我还是了解的,绝无恶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451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6039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同意半山首版意见。用当今地理命名来考证古诗,本身就没有说服力。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即杜甫时代包括了约定成俗的地名考据)证明杜甫写错了的情况下,我比较相信巴峡是指重庆范围内的古巴峡之说。至于便下襄阳,这个很好解释:应该是杜甫坐船穿过巫峡到了宜昌附近,就下船往北去襄阳了,当然也可能没到宜昌就下船了。襄阳在荆州的正北方,在巫峡宜昌的东北方,下船走陆路,说下襄阳有什么不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4:56
我是看惯了。有跳跃性思维其实也挺好的。不过太冲的话,一般人是受不了。 ...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罗烈烈君的性格我还是了解的,绝无恶意。


点评

谢谢理解,问好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2-26 15:32
同意半山首版意见。用当今地理命名来考证古诗,本身就没有说服力。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即杜甫时代包括了约 ...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国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庸巴联军被楚击败,巴人南逃至巫山奉节重新建国,宜昌以西皆巴地。楚文王后期,巴人出宜昌,与楚争夺枝江百花洲,又被楚军打败,西逃至重庆再建巴国。入战国,又被楚国赶到成都旁边的阆中地区称巴国。战国后期阆中巴被秦惠文王所灭。正因如此,翻看古文,嘉陵江,重庆,也有称巴峡的。现在的长江三峡就是南北朝时期所称的巴东三峡。奉节上游,好象也没什么峡了吧!
不管是出宜昌,走旱路,还是从荆州走水路到襄阳,都是上,而不是下。因湖北的长江区域就是汉江的下游区域,这才叫江汉地区。而襄阳是在汉江上游,从下游区到上游区,只能说上,不能说下。

点评

如果下字作“离开”解释,倒是很通顺,也有这个解释存在。不过我不信杜甫会用这么个有争议(不准确)的字,具体还是要查证。杜甫的诗很多都有争议,但是宋人考据出来很多证明杜甫是正确的。比方说这首: 忆年十五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26 15:40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罗烈烈君的性格我还是了解的,绝无恶意。

谢谢理解,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4:33
我没有去深入研究地图,但逻辑上有几种情况,或许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1这个从,可能是表达目 ...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国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庸巴联军被楚击败,巴人南逃至巫山奉节重新建国,宜昌以西皆巴地。楚文王后期,巴人出宜昌,与楚争夺枝江百花洲,又被楚军打败,西逃至重庆再建巴国。入战国,又被楚国赶到成都旁边的阆中地区称巴国。战国后期阆中巴被秦惠文王所灭。正因如此,翻看古文,嘉陵江,重庆,也有称巴峡的。现在的长江三峡就是南北朝时期所称的巴东三峡。奉节上游,好象也没什么峡了吧!
不管是出宜昌,走旱路,还是从荆州走水路到襄阳,都是上,而不是下。因湖北的长江区域就是汉江的下游区域,这才叫江汉地区。而襄阳是在汉江上游,从下游区到上游区,只能说上,不能说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451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6039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巫山云雨 于 2017-2-26 16:24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5:44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 ...

如果下字作“离开”解释,倒是很通顺,也有这个解释存在。不过我不信杜甫会用这么个有争议(不准确)的字,具体还是要查证。杜甫的诗很多都有争议,但是宋人考据出来一些证明杜甫是正确的。比方说这首: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很多人就说尾联的东字是凑韵,为什么是门东,门西也可以啊。但是宋人无名氏考证出:以前的人建房子是有讲究的,厨房门是开在东方的。后来我问过几个年纪较大的朋友,他们说是有这种说法,所以这里是说痴儿在厨房门口哭啼着要吃饭的意思。王安石说杜甫无一字无来历,的确是比较中肯的。当然我不是说不能质疑杜甫,只不过要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只能是存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草根来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16:56 编辑

古人当然也会有错,但能被我们捉住的概率比较是少数。毕竟也经过千年了。只能这样说。一般而言,发生疑问尽量是先从帮助作者解释的角度出发,实在解释不了了,该提出来集思广益就提,这个也正常。但一般不建议当做巨大发现纠结。烈烈的这个还算有点价值的,有的发现确实惨不忍睹。

点评

是这样。应该先检查自身知识不足的原因。否则不能理解古诗就先质疑古人,免不了挨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7 0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2-2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