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罗烈烈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原是错病句

  [复制链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2-26 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诗词重创作,少刨根问底,故也有几千年错误而不觉者,比如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今天就有人提出疑问,说鹳雀楼西边并无山,白日如何依山尽?

点评

黄鹤楼西边无山,东边也无海。那黄河入海流也错了?现在有些人根本不懂诗,总是在吹毛求疵地乱侃,戏说,糟改着玩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37
鹳雀楼西边总是有山的,反正大海他也看不到。这个研究作为花边看看是可以的,真认死理就没有意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2-26 16:57
古人的诗词重创作,少刨根问底,故也有几千年错误而不觉者,比如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今天就有人提出疑问 ...

鹳雀楼西边总是有山的,反正大海他也看不到。这个研究作为花边看看是可以的,真认死理就没有意思了。

点评

是哦!曹雪芹本欲质问王维,又怕遭来世俗流言,故用红楼丫环之嘴道出,这世间哪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事实上,大漠的烟不可能直,太阳落在水里的倒影,经水的折射,也不可能是圆的。只能怪王维体察不细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34
西边千里之外的确有山,陕西华山,既已看到千里之外白日依华山尽,何必再来一句“欲穷千里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2-26 16:20
如果下字作“离开”解释,倒是很通顺,也有这个解释存在。不过我不信杜甫会用这么个有争议(不准确)的字 ...

杜诗自己肯定有来处的,只是表达不符合大众语言规范而已。门开在东叫门东,那门开在南叫门南吗?好象不能这样表达吧!杜诗的一些语言也许都是当时当地的土巴啦语。中文教师如何评改大中小学的语文,什么用词不当,病语病句的措词,还不就是说学员的文章不符合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慣。

点评

城南可以,门东怎么就不行了?站在东门口,自然是门东。 另:口语作诗不仅正常,而且该提倡。你今天看自己的口语觉得粗俗,殊不知你以为高雅的也是前人的口语。隋唐以后,诗词曲小说几乎都用当时口语写成。现代汉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2-26 1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7:01
鹳雀楼西边总是有山的,反正大海他也看不到。这个研究作为花边看看是可以的,真认死理就没有意思了。 ...

西边千里之外的确有山,陕西华山,既已看到千里之外白日依华山尽,何必再来一句“欲穷千里目”?

点评

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千里之外白日依华山尽,,也没有看到黄河入海,所以迫切的再来一句“欲穷千里目”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7:01
鹳雀楼西边总是有山的,反正大海他也看不到。这个研究作为花边看看是可以的,真认死理就没有意思了。 ...

是哦!曹雪芹本欲质问王维,又怕遭来世俗流言,故用红楼丫环之嘴道出,这世间哪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事实上,大漠的烟不可能直,太阳落在水里的倒影,经水的折射,也不可能是圆的。只能怪王维体察不细致。哈哈!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2-2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451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6039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7:16
杜诗自己肯定有来处的,只是表达不符合大众语言规范而已。门开在东叫门东,那门开在南叫门南吗?好象不能 ...

城南可以,门东怎么就不行了?站在东门口,自然是门东。
另:口语作诗不仅正常,而且该提倡。你今天看自己的口语觉得粗俗,殊不知你以为高雅的也是前人的口语。隋唐以后,诗词曲小说几乎都用当时口语写成。现代汉语就来自古口语,基本放弃了文言文(古书面语)。书面语太死板,不鲜活,相比口语,难体现人物背景和个性。况诗词实乃古人之日记,记一时之景之情之叹,只要不粗糙生涩,用土巴啦语言有何不可?当然现在城市化进城,很多俚语土话也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这是很可悲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17:45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2-26 17:23
西边千里之外的确有山,陕西华山,既已看到千里之外白日依华山尽,何必再来一句“欲穷千里目”? ...

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千里之外白日依华山尽,,也没有看到黄河入海,所以迫切的再来一句“欲穷千里目”啊。虽然更上一层楼还是没有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6 16:57
即从巴峡穿巫峡:
从唐诗确定巴峡和巫峡的方位:
1,巴峡在万县,在长江巫峡上游:

你举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人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庸巴联军被楚击败,巴人南逃至巫山奉节重新建国,宜昌以西皆巴地。楚文王后期,巴人出宜昌,与楚争夺枝江百花洲,又被楚军打败,西逃至重庆再建巴国。入战国,又被楚国所灭,部分巴人逃到成都旁边的阆中地区称巴国。战国后期阆中巴被秦惠文王所灭。正因如此,翻看古文,嘉陵江,重庆,也有称巴峡的。现在的长江三峡就是南北朝时期所称的巴东三峡。奉节上游,好象也没什么峡了吧!

点评

你这是考证。我的诗例是唐代当时人的知识和印象。他们当时认为巴峡在万州,巫峡在奉节,所以杜甫才会有这顺序。估计唐代都没有现代人考古知识多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2-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