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文镜秘府论几套格律破解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 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
  这里说“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依《广韵》来说是对的。
  因为,“暝”虽是有平仄两读。但在夕(暝,夕也)的意思为前提下是读仄声。 而读平声的“暝”字,是暝也,是包含月盡的意思。这里的“敛暝色”意为“敛夕色”,故“暝”是仄声字是对的。 其他如“溪”字,依《广韵》仅是平声字。  
    因此,《文镜秘府论》所引此例,依《广韵》来判断是正确的。

点评

可惜:【暝】字,《广韵》里没有【仄】声!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冥或从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又《類篇》亦姓。 又《集韻》《韻會》莫定切,音䒌。 (徑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0 18:46 编辑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这是六朝谢灵运原诗。“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下句“入舟阳”也没有用三平承之。可见此说的任意性,不足为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8:56 编辑

文镜秘府论是个诗律大杂烩,罗列了沈约四声八病,元兢调声三术, 五七言尖头律 ,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台湾学者看了文镜秘府论后,觉得应该用调声三术作为近体诗格律解析唐诗,大陆学者也纷纷响应。但实际上沈约四声八病,元兢调声三术是早期的诗律学说,沈宋定体应该是书中五七言尖头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今天忽然觉得应该用这些诗律所举的诗例来判断他们适用的年代,于是我检查了一下他们的诗例,发现八病所举的例子全是汉魏六朝的诗,显然其成书年代在六朝,而元兢调声三术所举例子则是元兢自己的诗和南北朝的诗,而没有列举到沈宋 以后盛唐近体诗例子,则说明调声三术是沈宋定体之前的诗律学说。而五七言尖头律所举例子则是沈宋定体以后的近体诗,这说明 五七言尖头律就是近体诗的诗律,但是该说只列名目与诗例,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平仄谱。========================北山的楼主贴

三羊回复:
依照北山主贴题目《文镜秘府论几套格律破解》的说法,承认《文镜秘府论》,有三套声律体系,一是沈约的【四声八病】,二是元兢【调声三术】,三是沈宋的【五七言尖头律】。

    为了行文的分辨,我们以四句近体诗为例,用字位浮切示意图来讨论:

〇二〇四五,
〇六〇九十。
〇贰〇肆伍,
〇陆〇玖拾。

    沈约的【四声八病】的浮切数量,共有7次:
二五、六十、贰伍、陆拾、五十、伍拾、【五伍】。

    元兢的【调声三术】,虽然没有五言诗句的声律理论,但是,我们可以从元兢的律诗范例中得到答案。依照律诗范例第一句【飘飖宕渠域,平平去平去】来看,是二五交替,不是二四交替。元兢的【调声三术】的浮切数量,也有7次:
二五、六十、贰伍、陆拾、五十、伍拾、【二贰】。

    由此可见,元兢与沈约体系的不同,就是诗体字位声调浮切的不同。由沈约【五伍】的鹤膝,改为【二贰】的换头。但从声律上来说,这就是【永明体】与近体诗的重要区别。

    三是沈宋的【五七言尖头律】,从例举的范例来看,理同元兢一样,是二五交替,不是二四交替。诗句【终期圣明代,平平去平去】,完全可以作证。在否定了【二四交替】之后,就只有是【二五交替】了。由此可见,北山钓者所谓的元兢与沈宋的两套体系,是就是一套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0 18:16
--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 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 ...

可惜:【暝】字,《广韵》里没有【仄】声!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冥或从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又《類篇》亦姓。
又《集韻》《韻會》莫定切,音䒌。 (徑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廣韻》莫經切,又音径韵。下平十五青。三羊好像没有广韵,只有一本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里没列广韵仄声就以为没有?!

点评

三羊山人说:可惜:【暝】字,《广韵》里没有【仄】声! 回: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三羊山人才让你明白。你查的是网上的《汉典》,不是《广韵》。而我对查的是《广韵》原本影印件。暝,去声四十六 徑 韵部。 这样简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0:07
的确没有! 广韵有,康熙字典为何不收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20:0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0 19:26
《廣韻》莫經切,又音径韵。下平十五青。三羊好像没有广韵,只有一本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里没列广韵仄声就以 ...

的确没有!
广韵有,康熙字典为何不收录?平水,有古今版本。难道广韵,也有古今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20 20:0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0 19:26
《廣韻》莫經切,又音径韵。下平十五青。三羊好像没有广韵,只有一本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里没列广韵仄声就以 ...

三羊山人说:可惜:【暝】字,《广韵》里没有【仄】声!
回: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三羊山人才让他明白。他查的是网上的《汉典》,不是《广韵》。而我对查的是《广韵》原本影印件。暝,去声四十六 徑 韵部。
    这样简单的事情,还要争?是水平问题所然也。


点评

三羊山人说:可惜:【暝】字,《广韵》里没有【仄】声! 回: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三羊山人才让他明白。他查的是网上的《汉典》,不是《广韵》。而我对查的是《广韵》原本影印件。暝,去声四十六 徑 韵部。 这样简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20:20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0 20:07
三羊山人说:可惜:【暝】字,《广韵》里没有【仄】声!
回: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三羊山人才让他明白。他查的是网上的《汉典》,不是《广韵》。而我对查的是《广韵》原本影印件。暝,去声四十六 徑 韵部。
    这样简单的事情,还要争?是水平问题所然也。
假如,《广韵》有多种版本,大清王朝的《广韵》,难道没有你苏兄的版本?这是官方的编书,又是名家的编书,又是众多人数的编书。难道官方藏书不及明见不成吗?

点评

“假如,《广韵》有多种版本,大清王朝的《广韵》。”回复:“假如”仅是一种假定而已。你可以再一次假如大清王朝的《广韵》里也【暝】字,是仄声,这不是可以解决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0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20 21:28 编辑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20 20:14
假如,《广韵》有多种版本,大清王朝的《广韵》,难道没有你苏兄的版本?这是官方的编书,又是名家的编书, ...

三羊山人说:“假如,《广韵》有多种版本,大清王朝的《广韵》---。”
回复:“假如”仅是一种假定而已。你可以再一次假如大清王朝的《广韵》里也【暝】字,是仄声,这不是可以解决了吗?



点评

“假如,《广韵》有多种版本,大清王朝的《广韵》---。” 回复:“假如”仅是一种假定而已。你可以再一次假如大清王朝的《广韵》里也【暝】字,是仄声,这不是可以解决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20:49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0 20:31
“假如,《广韵》有多种版本,大清王朝的《广韵》---。”
回复:“假如”仅是一种假定而已。你可以再一次假如大清王朝的《广韵》里也【暝】字,是仄声,这不是可以解决了吗?

这个假如,恐怕难以成立吧?这不是个人所为的,这是众人所为啊!当然,三羊上面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对于藏书来说,官方没有私家有,这样的可能性是极为罕见的,假如,官方没有私家有,岂不成了无价之宝了吗?历史上,托名造假出书的屡见不鲜。

王昌龄的《诗格》、日本人的《作文大体》和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则是属于托名造假的!

【浮】字,古代韵书收入【ou】韵,不收录【u】韵,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唐朝就有【u】韵的用法,你能说,这是语音的变化,不是韵书的遗漏吗?



点评

学堂说滴对!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七十】的【七】,是数字;【七十】的【十】,是数字单位。 依照王力所谓的借对说法,【寻】对【七】,则是【长度单位】对【数字】。 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1:04
“这个假如,恐怕难以成立吧?”回复:正是这样。假如 就是自由想象出来的推理。尽可以假如,例如:这是是绝对的,全球的人所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