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5:5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0 15:26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 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
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律诗只有避三仄尾时上句气改用平声,并非只要不同声即可。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暝也读平,不是只有第一字溪是平声。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尾三平在近体诗中是禁止的。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暝也读平,不是只有第一字溪是平声】:
搜韵网《康熙字典》【暝】字的韵书资料: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冥或从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集韻》《韻會》莫定切,音䒌。(徑韻)
《玉篇》夜也。
《广韵》只有平声,没有仄声;《集韵》既有平声,又有仄声。
唐朝的元兢,可谓诗歌声韵大家,同时又是国家专职官员。所见当时流行的韵书不可谓不全,为何元兢将【暝】只是依照【仄声】,而不提【平声】呢?唯一的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元兢时期所有流行的韵书,并没有收录【平声】。假如说《广韵》是《唐韵》的增强版的话,看来《唐韵》也没有收录【暝】字的【平声】。在退一步讲,假如,《唐韵》收录了【暝】字的【平声】,元兢的年龄,也是看不到的!如此一来,金筑子你岂不也是在用《集韵》考证初唐的声律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