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文镜秘府论几套格律破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 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
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律诗只有避三仄尾时上句气改用平声,并非只要不同声即可。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暝也读平,不是只有第一字溪是平声。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尾三平在近体诗中是禁止的。

点评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5:5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0 15:26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 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
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律诗只有避三仄尾时上句气改用平声,并非只要不同声即可。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暝也读平,不是只有第一字溪是平声。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尾三平在近体诗中是禁止的。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暝也读平,不是只有第一字溪是平声】:

搜韵网《康熙字典》【暝】字的韵书资料: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冥或从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集韻》《韻會》莫定切,音䒌。(徑韻)
《玉篇》夜也。

《广韵》只有平声,没有仄声;《集韵》既有平声,又有仄声。
唐朝的元兢,可谓诗歌声韵大家,同时又是国家专职官员。所见当时流行的韵书不可谓不全,为何元兢将【暝】只是依照【仄声】,而不提【平声】呢?唯一的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元兢时期所有流行的韵书,并没有收录【平声】。假如说《广韵》是《唐韵》的增强版的话,看来《唐韵》也没有收录【暝】字的【平声】。在退一步讲,假如,《唐韵》收录了【暝】字的【平声】,元兢的年龄,也是看不到的!如此一来,金筑子你岂不也是在用《集韵》考证初唐的声律你?



点评

溪,广韵、平水韵都有平仄两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0 16:00 编辑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20 15:31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暝也读平,不是只有第 ...

暝,广韵、平水韵都有平仄两声。

点评

【溪】字,是平仄两读,《康熙字典》汽油不收录的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0 15:35
正格律句是平仄两两交替(五言24位),但有一种常用的特殊拗句是“平平仄平仄”,视同正格律句,常用于律 ...

睁着大洋说瞎话:
24平仄分明,〇平〇平〇,能等于 〇平〇仄〇 吗?
【24不交替】,能等于【24交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7:0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0 15:37
诗词格律来自于实践的总结,而不是先有格律后有律诗。这种总结工作中唐并未实现。 ...

依照你的说法,科考试律的律诗,竟然没有声律标准方案?!
如此一来,考试考官,岂不成了【俩无依据】了吗?
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以诏令将科考试律固定下来。诏令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宋王谠《唐·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6:1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0 15:56
暝,广韵、平水韵都有平仄两声。

【溪】字,是平仄两读,《康熙字典》岂有不收录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考虑,这个角度符合逻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仙箓满床闲不厌,2楼“仙砺床闲不厌,”丢了“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