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8|回复: 79

文镜秘府论几套格律破解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8 1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镜秘府论是个诗律大杂烩,罗列了沈约四声八病,元兢调声三术, 五七言尖头律 ,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台湾学者看了文镜秘府论后,觉得应该用调声三术作为近体诗格律解析唐诗,大陆学者也纷纷响应。但实际上沈约四声八病,元兢调声三术是早期的诗律学说,沈宋定体应该是书中五七言尖头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今天忽然觉得应该用这些诗律所举的诗例来判断他们适用的年代,于是我检查了一下他们的诗例,发现八病所举的例子全是汉魏六朝的诗,显然其成书年代在六朝,而元兢调声三术所举例子则是元兢自己的诗和南北朝的诗,而没有列举到沈宋 以后盛唐近体诗例子,则说明调声三术是沈宋定体之前的诗律学说。而五七言尖头律所举例子则是沈宋定体以后的近体诗,这说明 五七言尖头律就是近体诗的诗律,但是该说只列名目与诗例,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平仄谱。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 《献岁归山》诗曰:(五言)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五言绝句诗曰: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又崔曙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 《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又陈闰未详,疑大历陈润 《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七言尖头律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闲看秋水心无染,高卧寒林手自栽。庐阜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残薄何时称献纳,临歧终日自迟回。
  又曰:(私云: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之诗也。)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溪云带雨来茅洞,山鹊将雏上药栏。仙砺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

点评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 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调声三术所列元兢是 初唐龙朔元年(六六一)人,而庾信,谢康乐都是南北朝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1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0 11:44
谢谢北山版主邀请好意。你处有的版主太不友好,连首戏题也警告关闭,拜拜了~ ...

我回头和老金商量一下,公权不能这样用。

点评

谢谢北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2:2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8 14:44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 《献岁归山》诗曰:(五言)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五言绝句诗曰: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又崔曙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 《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又陈闰未详,疑大历陈润 《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七言尖头律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闲看秋水心无染,高卧寒林手自栽。庐阜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残薄何时称献纳,临歧终日自迟回。
  又曰:(私云: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之诗也。)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溪云带雨来茅洞,山鹊将雏上药栏。仙砺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

抄书只是复制,复制如何出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个人警告针叶林不得如此胡来,并没使用什么公权。我不像针叶林那种德行,动不动使用警告禁言!至于高级管理关闭他的帖子,北山不是打开了吗?什么事都没发生的帖子,反复嘟囔些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2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2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20 15:2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0 14:36
文镜秘府论的主要意义在于记载了初唐一些诗人的诗词理论,主要是元兢的诗髓脑,崔融的唐朝新订诗格,皎然的诗议等。往往重复记述,造成内容繁复,杂乱。在诗律问题上没有明确的叙述格律,但通过“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和“七言尖头律”的例诗可以看出全是合格的近体律诗,只是理论上没有明确叙述,在平仄二元化和二四交替上也基本明确,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实际就是平仄律。
所以可以看出其时律诗已经成熟,只是理论上没有总结,而且和大量的过时理论(沈约八病论)搅合在一起而已。由于空海记载了很多失传的文献,所以成为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典籍,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24平仄分明吗?

点评

正格律句是平仄两两交替(五言24位),但有一种常用的特殊拗句是“平平仄平仄”,视同正格律句,常用于律诗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0 1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