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诗词入门十八讲——集中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五绝、五律各四首中,可以看出句间音节的关系。为了说明这种关系,先介绍一下诗的句、联的名称。格律诗两句为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首绝句是四句、两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尾联。一首律诗是八句、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说过,平仄的第一条基本规则是一句之中音节平仄相间。那么第二条基本规则就是一联之中音节平仄相对,也就是平仄是相反的。如出句头节是平平,对句头节必是仄仄;出句头节是仄仄,对句头节必是平平;出句的腹节是仄仄,对句的腹节必是平平或是仄平;出句的腹节是仄仄,对句的腹节必是平平或是仄平;脚节除首句入韵(即2型、4型)诗,首联的出句和对句都是平声外,其余各联,出句必是仄声,对句必是平声。这叫作联中音节平仄相对,对也主要是"对"在音节的第二字上,第一字未必全"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的第三条基本规则是联间音节平仄相黏。就是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除脚节外,音节平仄是相同的。就是绝句的第二句(首联对句)与第三句(尾联出句)平仄相同。律诗的第二句(首联对句)与第三句(颔联出句),第四句(颔联对句)和第五句(颈联出句),第六句(颈联对句)和第七句(尾联出句)音节平仄相同。这种相黏也主要"黏"在音节第二字上,第一字未必全相"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所标示的八首例诗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一联中 出句是甲式,对句必是乙式;出句是乙式,对句必是甲式;上联对句是甲式,下联出句必同为甲式;上联对句是乙式,下联出句必同是乙式;除首句入韵诗(2型、4型),首联出句为2式外,其他所有出句都是1式,对句都是2式。只要把四种标准句式记住了,再把这一规律掌握了,象学麻将似的,你就已经学会了"推倒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五言诗的平仄标准句式和基本规则掌握了,再学七言诗就容易了。七言诗句比五言诗多一个音节----顶节,按句中平仄相间的规则,五言头节是仄仄的,七言顶节必是平平;五言头节是平平的,七言顶节必是仄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的标准句式如下:
    甲1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甲2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1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乙2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面已经说过,律诗平仄句式是绝句的重迭。把各型七律标准句式的组合的规则掌握了,七绝标准句式的组合规则也就自然会了。为避费辞,下面只标示七律的平仄规则,七绝从略。
    七律1型(首句平起仄收):
              杜甫《野望》
    顶节 头节 腹节 脚
    ^ ^ ^ |
    出句--西山|白雪|三城|戍(甲1)
    首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南浦|清江|万里|桥(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出句--海内|风尘|诸弟|隔(乙1)
    颔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天涯|涕泪|一身|遥(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出句--惟将|迟暮|供多|病(甲1)
    颈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未有|涓埃|答圣|朝(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出句--跨马|出郊|时极|目(乙1)
    尾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不堪|人事|日萧|条(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注:"南"、"迟"、"人"该仄而平;"出"、"不"该平而仄。)
    七律1型是两个七绝1型相重迭。
    七律2型(首句平起平收):
              毛泽东《长征》》
    顶节 头节 腹节 脚
    ^ ^ ^ |
    出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甲2)
    首联〈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对
    对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出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乙1)
    颔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乌蒙|磅礴|走泥|丸(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出句--金沙|水拍|云岩|暖(甲1)
    颈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大渡|桥横|铁索|寒(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出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乙1)
    尾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三军|过后|尽开|颜(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注:诗中只有"磅"该仄而平,其余字字符合标准,律诗平仄如此严谨者罕见。)
    七律2型是七绝2型与七绝1型相重迭。
    七律3型(首句仄起仄收):
              杜甫《阁夜》
    顶节 头节 腹节 脚
    ^ ^ ^ |
    出句--岁暮|阴阳|催短|景(乙1)
    首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天涯|霜雪|霁寒|宵(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出句--五更|鼓角|声悲|壮(甲1)
    颔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三峡|星河|影动|摇(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出句--野哭|千家|闻战|伐(乙1)
    颈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夷歌|几处|起渔|樵(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出句--卧龙|跃马|终黄|土(甲1)
    尾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人事|音书|漫寂|寥(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注:"霜"、"三"、"人"该仄而平;"五"、"卧"该平而仄。)
    七律3型是两个七绝三型相重迭。 七律4型(首句仄起平收):
              毛泽东《到韶山》
    顶节 头节 腹节 脚
    ^ ^ ^ |
    出句--别梦|依稀|咒逝|川(乙2)
    首联〈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对
    对句--故园|三十|二年|前(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出句--红旗|卷起|农奴|戟(甲1)
    颔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黑手|高悬|霸主|鞭(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出句--为有|牺牲|多壮|志(乙1)
    颈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对
    对句--敢教|日月|换新|天(甲2)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出句--喜看|稻菽|千重|浪(甲1)
    尾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对
    对句--遍地|英雄|下夕|烟(乙2)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注:"故"、"敢"、"喜"该平而仄;"三"该仄而平。)
    七律4型是七绝4型与七绝3型相重迭。
    七言诗首句入韵的居多,以2型、4型为常。《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有七言诗,全属2型、4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了辨四声,记熟四种标准句式,再领会这四种句式的交递规则,就基本上掌握近体诗的平仄要领了。初学者只要把本篇所标示的各型绝句、律诗,多看它几遍,好好琢磨琢磨,就不难看出,不论五言还是七言,不论绝句还是律诗,平仄基本规则只有三条:句中音节平仄相间;联中句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篇所举的五绝、五律、七律各四首,除一首五绝外,每首诗都有变通用字。作诗,按标准填入汉字,不容易。因为有的汉字,义合适,声未必合适。有些字可以换,如"两"是仄声,如需平声可以换成"双";"此"可以换"兹";"彼"可以换"他";"碧"可以换"苍","神州"可以换"赤县";"长安"可以换"日下"……。但许多字、词很难换,如数字中除"三"、"千"是平声外,其余都是仄声。其中除"十"可以"旬"替代外,别的字都难到找平声替代。于是古人想出个变通的办法。七言诗的顶节、头节、腹节,每个音节都两个字,讲究的是第二字,它正在节奏点上,平仄不得通融,第一字好商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不是无条件)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脚节只一个字,硬碰硬,通融不得。通融的规则有深有浅,先讲浅的,深的"拗救",后面再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07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相传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至于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这是就七言诗而论的;其所以不提第七字,因为脚节只一个字,尤其要"分明",自不待言。由此推断,五言诗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7: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