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诗词入门十八讲——集中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首句入韵者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前三联对仗者,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多于七律;首句入韵的,七律多于五律。
    律诗首联不用对仗,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这种形式的律诗罕见,因为一般尾联是全诗的结束语,用散行比较容易画龙点睛,用对仗较受束缚,故诗人不喜用尾联对仗。杜甫诗中时有这种形式,后人模仿者较少。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杜甫《悲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泗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律诗中也有四联全部用对仗的,这种形式出现得较早,如唐初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盛唐时,王维、杜甫作品中有不少四联全对仗的律诗,其后也有诗人仿效的,故这种形式虽比较罕见,但较后三联对仗的稍多些。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
        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
        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
        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之一)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紫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排律的对仗和律诗同,首联、尾联可用可不用,但中间不论有多少联,必须全部对仗。例如: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贼敛强输秦。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日映文章霞细丽,风驱鳞甲浪参差。
        鼓催潮户凌晨击,笛赛婆官彻夜吹。
        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挂小青旗。
        剩铺床席春眠处,乍卷帘帷月上时。
        光景无因将得去,为郎抄在和郎诗。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律诗以颔联、颈联对仗为正例,上面介绍的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颔联、颈联、尾联三联对仗,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对仗,称为变例,也有书上叫做别格、变体的。这些变例,唐宋以后,以至现代人写旧体诗也有仿效的。还有两种变例,中唐以后就很少有人仿效了。这两种变例是在近体诗形成过程中,尚未完全定型时出现的,起于齐梁,延至中唐。一种是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颈联又对的形式。如梁简文帝的《夜听妓》: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如何明月夜,流动拂舞腰。
        朱唇随吹动,玉钏逐弦摇。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余娇。
    这首诗首联、颈联是很工整的对仗,而颔联却不对。在平仄格式上也有后来所谓"失对"、"失粘"之病,带有不少古体诗的痕迹。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平仄完全合律,而对仗尚存古法。在近体诗定型之后,也有诗人偶然仿古。如李白《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这种变例后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偷春体",意思是:律诗应该在颔联对仗的,却抢先在首联对仗了,"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诗人玉屑》卷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种仿古的变例,就是首联、颔联都不对仗,全诗只有颈联一联对仗。例如盛唐的王维《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又如中唐的元稹《归田》: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
        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这两种仿古的对仗,多见于五律,七律很少,但于名作中亦偶然见到。如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又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两首七律的颔联似对非对,与颈联相比,其工整程度就差得多了。第一首颔联平仄失对,第二首首联、颔联平仄失粘,在声律上也都有古体诗的遗风。
    上面介绍的那两种存有古风的律诗,中唐以后就很少见到了。晚唐以后,律诗颔联、颈联的对仗,同平仄的对、粘一样,成了律诗的金科玉律。因此绝句后来也称截句,意思是:绝句是从律诗上截取下来的。如果截下的是律诗的首联、尾联,那末这绝句两联都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首联、颔联,那末这绝句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颈联、尾联,那么这绝句,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颔联、颈联,那么这绝句两联全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对仗的种类
    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格各异。《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诗苑类格上》说,唐代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即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弘法大师)之《文镜秘府论》称对仗有29种类格。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认为"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诗词格律》38页)他在《汉语诗词律学》中,按照传统的词的分类(主要是名词的细分)将对仗分为11类,每一类中又分若干种,共28种。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这里试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仗的分类,一是以对仗的工整程度来分类,二是介绍至今仍常用的几种对仗的类型。其中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作些必要的说明,尽量避免费辞。
    对仗按其工整程度来讲,一般分为两种,即工对与宽对。
    工对要求对仗得工整严谨。不仅要求同类词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古时并没有现代语法中那些词类术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时候,有人把字分为实字、虚字,动字、静字等。王力教授按汉语现代词类系统(现在语法学界对词的分类意见还不完全统一),根据律诗对仗的特点,把词分为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 ;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 7.副词; 8.虚词;9.代词。
    所谓词的范畴最小、关系最亲近、字面最对称主要是名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宫室、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鱼虫、形体、人事、人伦等门。各门中又分为若干类。同一门相对便工,同类相对更工。例如毛泽东《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和"乌蒙",同属地理门中的山名对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词连绵字;"腾"和"走"都是形体动词"细浪"和"泥丸"都是细小的形象,亦属地理门。"金沙水"和"大渡桥"同属地理门中的专门地名;"拍"和"横"都是形态动词;"云崖"和"铁索"同属地理门中的地形地物名;"暖"和"寒"同是形容气候的。这两联都是极工的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名词虽不属同一门类,但是相邻,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器物对衣饰等,也能成为工对。毛泽东《送瘟神》(其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作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雨"对"山",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邻类相对;"天"对"地",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也是邻类相对。其余"红"对"青","随心"对"着意","翻作"对"化为","浪"对"桥";"连"对"动","五岭"对"三河","银锄"对"铁臂","落"对"摇",都是关系亲近、字面对称的相同词类。所以这两联也是很工的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词既不同门类,也不相邻,但在文学作品或言语中常常平列的字,如诗酒、花鸟、人地、金玉等,也算工对。例如: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白居易《感春》)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
    钱钟书说:"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着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并例举了中晚唐与孟郊并称为"苦吟诗人"的贾岛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一联中的"潭"与"树"、"影"与"身"皆不同类,但成为极工的一联。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谈艺录》185页)可见这种"使不类为类"的对仗,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须得下番苦工的。
    对仗用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可以为工整增色。例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中的数词---"两"对"一","千"对"万";颜色词---"黄"对"白","翠"对"青";方位词---"西"对"东"。所以历来被誉为对仗极工整的一首绝句。又如毛泽东《答友人》颔联: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一联里的"竹"与"霞","泪"与"衣",都是名词,但不同门类,字面亦不对称;可是因为有了"斑"与"红"颜色词对颜色词,"一"与"万","千"与"百",数词对数词,形成工整的气氛,这一联也可视为工对。
    工对中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分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副词连绵字。相对的连绵字必须词性相同。连绵字用得好,也能为对仗的工整增色。例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诗思沉浮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戴复古《月夜舟中》)
    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韩琮《霞》)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之一)
    在一联对仗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譬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shuang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无"对"心有","彩凤"对"灵犀","shuang飞"对"一点",都非常工整;而"翼"对"通",却不怎么工整;"通"为不及物动词,在这里可作为名词用,整个对仗还是工整的。
    有些对仗并不具备上述条件,但因它对仗的方式巧妙,也算工对,这些留待介绍对仗类型时,再作说明。
    旧时做诗学对仗,为追求工整,学童还要学两类书。一类是对韵书,就是前面提到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还有一类是辞藻对偶门类书,如《诗腋》、《词林典腋》等。前者是要熟读背诵的;后者一般不要求背诵,只要求抄写,既练小楷,又加深对各门、各类相对的辞藻的印象,应用时可以按图索骥去查找。对韵书是以平声30韵为纲,把对仗编成歌诀,既学对仗,又记诗韵,还可以学到不少典故。在《近体诗的押韵》一章中介绍了《笠翁对韵》一东韵的一段对偶歌诀,下面再介绍《声律启蒙》中典故较多的六鱼韵三段对偶歌诀。
    有对无,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戈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绵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复高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xi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这三段歌诀中有从《史记》、《汉书》、《晋书》、《说苑》、《天台山赋》以及传说中引出的典故23个。翻翻这类对书,看看注释,查查原著,可能是蛮有味儿的。
    下面再介绍《词林典腋》地理门中的"春山"、"秋山"条目,(为了醒目,酌改排列格式):
    春山:送青/横翠 青帐/画屏 石横/林密 花香/泉韵 歌莺/戏蝶 绣岭/烟溪 红点杜鹃/白分蝴蝶 白云四面/绿柳前头 千峰雷雨/百和花香
    秋山:白云/黄叶 清高/碧瘦 朝爽/夕佳 断壁/疏林 云霞现/风月清 崖枫老/路菊香 螺黛浅/画图宽 竹兼露密/藤与风长 削成青玉/截断碧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