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2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首诗的解析 【删除】
【修改】 【配图】 【配乐】 格那丁 发布于2017-03-27 08:56 点击:0 评论:0 手机浏览
铜官洲上
落日依秋水,归帆入夕晖。相逢无一语,叩岸浪声微。
1、你认为这首诗优秀、平庸还是较差?(初级水平/10分)
2、如果这首诗有问题请指出,并分析之。(中级水平/30分)
3、如有问题请改正或据此重写一首。由于铜官洲较偏僻,可适当放宽范围,写楚地亦可。(高级水平/60分)
水静荷菲
落日归秋水,翔帆度夕晖。岸高人独立,心共彩云飞。
格那丁评:虚飘,倒不如原诗沉着耐品。
如观
落日惜秋水,归帆辞晚晖。相别谁伴语,哀鹭叫声微。
格那丁评:“惜”“辞”劣,尾句面目可憎,不如原诗远甚。
森绿
落日沉秋水,孤帆入夕晖。别离无一语,叩岸浪声微。
格那丁评:“沉”字未必佳。“孤帆”不如“归帆”。似觉问题所在,但不知如何落笔。
针叶林
山影航程暗,帆尖映夕晖。群鹅似相识,急向岸边飞。
格那丁评:胡拼乱凑,不会写诗者。
瑞丰堂
落日萧秋水,归帆渐渐晖。相逢无别语,叩岸听声微。
格那丁评:越改越不通,“萧秋水”“渐渐晖”尤可笑。似针叶林。
五云山人
楚地拂新柳,巴山啼子规。轻舟几时发?春草又芳菲。
远影依秋水,孤帆入翠薇。潮来无一语,潮去满斜晖。
格那丁评:辞胜意者,俗套。勉强说三四句尚可,一二句凑数,功力不到。
关于此诗,首先的责难是说“落日”“夕晖”重复,如一网名针叶林的说:“用杨逍的话说,就是叠床架屋,前言不搭后语。”这是皮相之论。是否重复不能只看词汇,得结合上下文看,如有需要用一用还可取得特殊效果,毕竟“落日”“夕晖”不是一个事物。类似的句子古人也用过:“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落日斜飞盖,余晖承画轮”“彩云凝落日,细浪弄斜晖”“落日延西林,蜻蜓弄斜晖”,可见不是绝对禁忌。具体到这诗,看不出什么特殊需要,换一个也可以,并且难度不大,这样画面感会好一些。
其次,有人说此诗有抄袭嫌疑,说什么“意象陈旧,拾人牙慧”,并举“白日依山尽、孤帆一片日边来、相逢无一语,欲诉从何许、偏到相逢无一语、浪声微,雁声凄,转觉回头知己稀”为证据。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别有用心者。照此标准,古诗就没法写了,梅兰竹菊,风花雪月,抄袭何其多?抄袭与否得看整体构思与立意,不是看单字单词,此乃基本常识。
最后,很多人没读懂这诗,针叶林是个代表:“相逢主语不明。浪声微脱离主题。意境零散,主题不明,没有诗意。”没有论证只有结论叫耍流氓,是扣帽子、打棍子,把读诗解诗作为打击对手的工具,一种很恶劣的做法,“文革”做派。另外,从改作亦可看出很多人没读懂这诗。
回到起点,看看原诗是什么意思。此诗前两句写日暮之景,日落秋水,归帆远去,这个好理解(?),古诗里有很多。问题在后两句,从秋日晚景一跳到“相逢无一语,叩岸浪声微”是什么意思?这要你释放储存,想象补足。其实说来也简单,后两句无非说相对无语,唯有浪声微微,此时无声胜有声。日落秋水,归帆远去,两人相对无语,唯听浪声微微,这意境、氛围营造不错,含蓄有味。读懂了意思,再回头来看改作,能理解我说“都不及原作,大抵求形迹亦不得,况复神妙哉”了?这些改作与原作比颇有差距,尤其如观、针叶林、瑞丰堂的改正,简直牛头不对马嘴,连基本的遣词造句都不过关,何论诗家法眼?
我的意见是:1、“落日”“夕晖”可换一个。2、“归帆”理解为回去(远去)的帆于义为胜。3、“叩岸”属衍词,或有更好的表达选择。4、五绝须一气贯注,不可胡乱拼凑(如观、针叶林、瑞丰堂的改正就是拼凑,尤其针叶林,粗恶)。所以,我认为有两种方案,要么改写一二句保留三四句,要么改写三四句保留一二句。理由呢,是这诗一二句与三四句不谐,这才是主要问题。“落日依秋水,归帆入夕晖,”这联写得比较大,由于文化积淀作用,很容易让人与离别挂钩。日落秋水,归帆远去,正是离别光景,现在却放在相对无语,浪声微微上头,就有点不称,即格调抵牾。三四句静邃,这需要一二句与之配合,稍稍压抑一点,调子放低一点(这是最优方案)。很多人写绝句不能领会整体语义与语感,往往前后联衔接不好,掌握不好那个度,尤其五绝,别看只有20字,可它比律诗、七绝的写作难度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