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2-22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寸草晨露 于 2017-2-22 06:08 编辑
孔曰诗言志(志有旷扩解释空间);再,历来称诗为心声,这俩说法同文章基本一致。十几年来,我一直认为“诗如酒”、而“文似粥”。诗与文,在构思时,走的是分道儿,酿造与熬制。
诗是酿造,文是熬制。那么,把诗从严格式化,不等于不是散文,这就是一些被称为“诗”的在构筑时的失败;一些读者,有的也写几笔,但还真缺诗才,读诗按文的思路理解,也读不好诗。
解决了诗与文大的不同,然后才是形体的不同。散文也可押韵,如新京剧《杜鹃山》一些道白(散文)就是押韵的,作者王树元文学功底深厚,包括情节铺陈,不少采用了诗的构思手法。但是散文押韵(分行)不等同于诗。
诗根于生活发于心,由灵感点爆,酿情的生发、句的浓缩、味的奇香,使读者共鸣、陶醉,读之不舍、越品越有味。这才是诗。讨乖卖巧,雕虫小技耳。----这是寸草晨露的结论。
新国风,是长袖善舞,宽说是中华国粹的发扬光大;窄说是诗的风体。我赞成的新国风是,一承继基础上的创新、汲取民歌营养,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二新时代的题材,新物事,兼顾民风民俗;三新理念、新审美、新语汇、新的艺术创作手法的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