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罗烈烈

屈原《哀郢》的真伪和历代专家学者的误注错解

[复制链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27 0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 ...

毛主席的诗词从解放前到现在也是有个逐渐公诸于世的过程,从最开始十九首到现在的上百首,不能认为后出的就是伪造的。况且伪造文物古董尚可获利,伪造诗词则不值分文,古来也不排除个别文人假托前人的诗词,但这样系统地,大规模造假诗词则没见过。

点评

毛是当代人,不仅有那么多人证物证,并公开其手稿原件。而屈原呢,从战国中期到汉初,根本就没这个人物的一点信息。一个当时名噪天下,且是齐王的座上客,怎会没有一点信息呢?即算是政治劳改犯,顶多在国内被除名抹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9:11
毛主席的诗词从解放前到现在也是有个逐渐公诸于世的过程,从最开始十九首到现在的上百首,不能认为后出的 ...

毛是当代人,不仅有那么多人证物证,并公开其手稿原件。而屈原呢,从战国中期到汉初,根本就没这个人物的一点信息。一个当时名噪天下,且是齐王的座上客,怎会没有一点信息呢?即算是政治劳改犯,顶多在国内被除名抹掉,但其之前的活动,也会在国外其它诸侯国,或诸子百家,或散文故事里提及。啥都没,说明根本没有这个人,或者这个人在当时当地根本无足轻重,毫无值得当时的人们提及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 ...

屈原的存在性,你根本就举证不出物,没有物,就是唯心的,就是上帝的。因此,屈原及其作品的实质就是“荷马和阿波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6-11-27 16:05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 ...

抛开屈原作品不说,就说屈原这个人吧。在战国中后期到汉初这一百多年里的各国各门学科的文献里,根本就没有屈原这个名字,更别说这个人的活动事迹。那么,司马迁又如何给屈原作传呢,又是如何确着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人物事迹,又是从哪里抄来的。你不会跟人说,是司马迁从民间里的口口相传听来吧!哈哈!

点评

我说过,司马迁作史的采用资料和你现在看到的资料是不一样的,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很多文献资料已经失传。再说作史记并不是抄既有文献资料,司马迁肯定也要从民间采集传说。我看了个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27 1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7 16:01
抛开屈原作品不说,就说屈原这个人吧。在战国中后期到汉初这一百多年里的各国各门学科的文献里,根本就没 ...

我说过,司马迁作史的采用资料和你现在看到的资料是不一样的,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很多文献资料已经失传。再说作史记并不是抄既有文献资料,司马迁肯定也要从民间采集传说。我看了个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到西汉时,楚人刘邦,刘彻作皇帝,于是屈原楚辞得以集集成书。
       持你这种观点的人也有,该文说:“战国晚期,楚辞突兀而起,来去匆匆,令许多学者困惑不解.甚至疑屈原其人和楚辞作品历史存在的真实性.”

点评

“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 可惜考证人没有丝毫的真凭实据,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这种玩把戏谝谝古代儒生可以,想谝现当代文化人很难。因他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18:51
我说过,司马迁作史的采用资料和你现在看到的资料是不一样的,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很多文献资料已经失传。 ...

“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
可惜考证人没有丝毫的真凭实据,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这种玩把戏谝谝古代儒生可以,想谝现当代文化人很难。因他们从初中开始,脑子装的便是历史和辨证的唯物。

点评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疑,不具时效性。公安上遇到十几年破不了的案子也就封了,因为时间太久,各种证据都没有了。现在也没看到西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9 21:54
“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
可惜 ...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疑,不具时效性。公安上遇到十几年破不了的案子也就封了,因为时间太久,各种证据都没有了。现在也没看到西汉对楚辞的质疑,可见楚辞是真的。

点评

其实,关于最早出现屈原名字的贾谊的《吊屈原赋》,也是可以有新的解释的。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意思就是吊屈的原文(赋),这样一来,通篇就有不同的意思了。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2:29
没有实证就只能当是“荷马和阿波罗”,逗逗也可以,反正文学本来就是游戏,玩得真也能迷人心志。不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 ...

没有实证就只能当是“荷马和阿波罗”,逗逗也可以,反正文学本来就是游戏,玩得真也能迷人心志。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 ...

其实,关于最早出现屈原名字的贾谊的《吊屈原赋》,也是可以有新的解释的。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意思就是吊屈的原文(赋),这样一来,通篇就有不同的意思了。哈哈!

点评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你这是现代汉语语法了,在现代汉语里也没这么蹩脚的题目。你的许多质疑都是因国学修养不足造成的,这个版块还有三羊,老金等搞过这种创新。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命令以后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30 0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9 22:29
其实,关于最早出现屈原名字的贾谊的《吊屈原赋》,也是可以有新的解释的。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你这是现代汉语语法了,在现代汉语里也没这么蹩脚的题目。你的许多质疑都是因国学修养不足造成的,这个版块还有三羊,老金等搞过这种创新。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命令以后高考中加大语文比重,重在考察阅读量,相信以后这类质疑会沉静下来。

点评

别说是古代,就是当代,照样多得是造假,拿在手里的人民币还得左详右察。否则,说不定你正在无意识地传播假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1:19
古代中国类似这等文学名人多得是,什么伏羲,女娲,龙凤,钟馗,观音,铁拐李,就是三国演义的关羽等人物也是造出来的。至于有什么政治功利目的,那倒未必与作者有直接挂钩。写书人天生就这样造人和造事,不造就不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1:10
什么现代古代,就看你怎么断句。谁对谁错,就得靠事实来说话。贾赋是吊屈,他认为自己被流放得冤,有冤无处诉。原赋,就是原由的阐述。 要知道,楚国怀襄时期,史载只有屈匄和屈署,中层干部,事迹也平平。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