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25 06:52
同先生理:说没说过是一回事,符不符会是另一回事。
所举例为平平平仄仄句式最常见的变式。部分论诗者还认为此句式甚至多于正格。这种句式和五仄句(大拗句)是不符合二四分明,但仍被诗界认为可为律诗接受的拗句。
先生善谈二五四声法,对于这种句式的合理性应更无疑义。难不成这甚于峰蜂腰之病的条文,先生又不予承认?
同先生理:说没说过是一回事,符不符会是另一回事。
所举例为平平平仄仄句式最常见的变式。部分论诗者还认为此句式甚至多于正格。这种句式和五仄句(大拗句)是不符合二四分明,但仍被诗界认为可为律诗接受的拗句。
三羊回复:
一个句子,只有律句与非律句之分,并不存在正格变格之别。王力的所谓【大拗句】与【特拗句】,其合律的前提是【二五分明】,这一点看来你还是未弄明白。王力和赵执信所举的大拗必救的38个例子,〇仄〇仄仄格式,其25两个仄声都是【二五分明】的。
先生善谈二五四声法,对于这种句式的合理性应更无疑义。难不成这甚于蜂腰之病的条文,先生又不予承认?
三羊回复:
对于刘韬的说法,不是三羊【不予承认】,而是唐朝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与唐朝科举的【试律作品】,不予承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