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宋元明清律诗格律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1

主题

16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16-10-1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山玩水 发表于 2016-10-11 21:06
这首可能不是近体诗吧?

这个冒牌货的“游山玩水”,你是怎么偷盗别人网名的?: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16-10-1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1 21:15
先生指的是哪一首?

这个冒牌货,你是怎么偷盗别人网名的?:D

点评

这个假货,偷盗游山玩水的网名,你够水平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16-10-1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俗半雅 发表于 2016-10-11 22:57
这个冒牌货,你是怎么偷盗别人网名的?

这个假货,偷盗游山玩水的网名,你够水平吗?: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2:02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规则】
这是唐人的说法,还是清人的说法? ...

资料是清人的,但资料散失的情况很多,不能肯定就不是唐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2:13
【咸歌太平日。平平仄平仄】
【德合天贶呈。仄仄平仄平】
【微造功不宰。平去平仄上】

在三羊的二五四声法中除了0仄00仄(仄同上去入外),其它都是唐律句,依此,我验证于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全由律句组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2:04
你知道唐朝声律吗?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点评

只学一家之律,自然不会懂得其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1:45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不是三羊的,是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2:00
唐人起句较灵活,称病句言重了吧?
以今之眼光反观唐人诗作,不宜也。

送远(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点评

唐人在各处都不甚拘泥,起句尤其灵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2:00
唐人起句较灵活,称病句言重了吧?
以今之眼光反观唐人诗作,不宜也。

论诗岂有只看一两句就下结论的?这首不是首句吧。前人论诗,以仄平仄仄仄为 落调,王力亦持此论,乃沿袭古人之说,古人亦未说首句可算不落调,焉不宜也?

点评

先生又死在我的句下了。 我是泛泛而论,唐人起句较灵活,其他地方也相对灵活,不像时人那么死板,您能理解这一点就够了。 究其原因,是平仄山挡住了您的双眼,突破满清,越过元明,直接回归唐宋吧,那里的风景更精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29
王力的所谓引经据典,无非就是清人拗救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1:58
【赵执信研究的是唐诗拗体】,与【唐诗拗体和古体诗平仄】,是什么关系?
...


你看一下赵执信声调谱就知道了,声调谱用律句,拗律句来研究古体诗平仄,这说明律诗平仄格律是已知的。声调谱研究了五律的拗救和孤平,这或许就是赵执信所说的:“阮亭窃妙处吝不一示”的秘密。

点评

四库全书的说法: 《声调谱》三巻,国朝赵执信撰。执信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右春坊右赞善。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士祯靳不肯言,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因着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2 07:09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不是三羊的,是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

点评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 快莫提元兢了,他的调声三术,你就否认了两条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