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宋元明清律诗格律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1 08:48 编辑

第十,火灭病,二七之犯也。
即假作《闺怨》诗曰:“尘暗离后镜,带永别前腰。”又曰:“怨心千过绝,啼眼百回垂。”释曰:“暗”文处二,宜用“埋”、“生”之言;“眼”字居七,特贵“眸”、“行”之语。“离”当阴位,命于南方,用字致尤,故云离位火灭,因以名焉。

第十(又),金缺病,谓第四与第九之犯也。
夫金生兑位,应命秋律于西,上句向终,下句欲末,因数命之,故生斯号。即假作《寒诗》曰:“兽炭陵晨送,鱼灯彻宵燃。”又曰:“狐裘朝除冷,亵褥夜排寒。”  释曰:“宵”文处九,言“夜”便佳;“除”字在四,云“却”为妙。自余致病,例此成规。告往知来,自然多悟。

《文二十八种病》中的【二七之犯火灭病】与【四九之犯金缺病】,所针对的都是两句之间的【二/二】俩字或【四/四】俩字的,并非针对本句之间的【二/四】俩字。

【讦调】的说法,所针对的应是七言诗句的【六/六】俩字,也即【种/限】俩字。再说,“讦”是“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之意”,炙毂子说【讦调】,并没有说是【出律、失律或病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08:14
近体之外另有一套律法,上者所用。相比之下,近体是普及版。就象现在每首乐曲都有不同调调,逐一去解很麻烦 ...

【近体之外另有一套律法】,
这是需要证明或证据的!

点评

变律只是一个过程,最后必然全无近体之形,但要向下证明却难,很多人不识其理,有识的也未必识全。可参照音乐的各个派别。音乐还有乐谱可容易分辨,于字上就很难分辨,有一丝体会就很不错了。但只要感知其发展轨迹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0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08:49
【近体之外另有一套律法】,
这是需要证明或证据的!

变律只是一个过程,最后必然全无近体之形,但要向下证明却难,很多人不识其理,有识的也未必识全。可参照音乐的各个派别。音乐还有乐谱可容易分辨,于字上就很难分辨,有一丝体会就很不错了。但只要感知其发展轨迹就可以认作为证据。

点评

唐朝近体诗的声律,是四声25法。 也即:二五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0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08:57
变律只是一个过程,最后必然全无近体之形,但要向下证明却难,很多人不识其理,有识的也未必识全。可参照 ...

唐朝近体诗的声律,是四声25法。可以换头,可以折腰。

也即:二五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规则,按照这一般性,加上运用时不至于出现孤平、三平尾便完整了。口诀的特征是便于记忆,说出一般情况,不像论文需要非常严谨。

点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规则】 这是唐人的说法,还是清人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02
你的说法,唐朝是没有如此说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此句仅言平平平仄仄句式,当第三字为仄时,造成三连仄,其第一字不可用仄,(原第一字可平可仄)否则落调也。王力赞成此说。唐杜甫律亦有此病句。

点评

说杜甫哪句是病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1 1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不论好象都能找到依据和理由,所以,还是选择一个更多被应用的做为规则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赵执信的举例:【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赵举十一例,唯此例为仄平仄仄仄。其它十例均为平平仄仄仄。
(.但因见古人情句中的因字应仄而平救上句孤平,故无不合律处。雨梦此论不拟因此与人争论,自可漠然不予理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08:30
清朝有,并不等于唐朝就有。
我们现在探讨的是唐朝声律!

清朝的古诗平仄研究当然研究的是唐朝古体诗平仄规律。历朝历代任何一本格律书都是以唐诗为例。

点评

清朝的古诗平仄研究当然研究的是唐朝古体诗平仄规律。历朝历代任何一本格律书都是以唐诗为例。 你的意思,赵执信研究的不是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1 11:07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此句仅言平 ...

说杜甫哪句是病句?

点评

4.2仄平仄仄仄(仄收孤平句):9句 暂往比邻去 亦知戍不返 幸因腐草出 别离已昨日 北庭送壮士 世人共卤莽 物微意不浅 远惭句漏令 济时敢爱死 杜甫五律623首,这是1至208首的仄起三仄尾病句9例。杜诗五律共有16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