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学堂窝人

漫谈如何表述、理解和把握概念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9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9 17:13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9 15:59
这,当然有其原因啊,但属于最高机密,不会公开的。

    古人《○二十九种对》的【总不对对】,或纵观或横览唐朝近体律诗。【总不对对】的诗篇,虽说是少数,也是有的。李白就有24篇。
    古人《○二十九种对》的【交络对】,名存实亡的交络对,能有几篇?

    古人《○文二十八种病》,【第九,水浑病,谓第一与第六之犯也】、
【第九(又),木枯病,谓第三与第八之犯也】、【第十(又),金缺病,谓第四与第九之犯也】、【第十三,龃龉病者,一句之内,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有二字相连,同上去入是。(若犯上声,其病重于鹤膝,此例文人以为秘密,莫肯传授。上官仪云:“犯上声是斩刑,去入亦绞刑。”)】等,又有几人去忌讳?大唐科举的试律诗,也有一些不忌讳以上四病的!

   

点评

至于这些,尊重先生的观点,但我支持或反对都没有作用。有些东西,比如据说仓颉造字,鱼应为牛,有角,在田间耕作,下面四点表示四蹄;射本为矮,矮本为射,一寸量身,当然不高,委矢,非射为何?言之凿凿,感觉理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9 16:50
学堂老师,大意了吧?

没有大意,原句是: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无处下金钩。
这是错综以后,因为在/下,明月/金钩,恢复交错前顺序,就是:
明月/在,
金钩/下。所以原本顺序是主谓结构。

点评

语法成分的顺序并不相同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9 17:12
古人《○二十九种对》的【总不对对】,或纵观或横览唐朝近体律诗。【总不对对】的诗篇,虽说是少数, ...

至于这些,尊重先生的观点,但我支持或反对都没有作用。有些东西,比如据说仓颉造字,鱼应为牛,有角,在田间耕作,下面四点表示四蹄;射本为矮,矮本为射,一寸量身,当然不高,委矢,非射为何?言之凿凿,感觉理由充分,但人们照样把牛视为耕地者,射箭照样射,矮照样表示不高,即使错误的东西,约定俗成,是难以改变的。

点评

约定成俗的是名存实亡,古贤的所谓【交股对】,在实际对仗中,内有席位和生命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9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9 18:55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9 18:40
没有大意,原句是: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无处下金钩。
这是错综以后,因为在/下,明月/金钩,恢复交错前顺序,就是:
明月/在,
金钩/下。所以原本顺序是主谓结构。

语法成分的顺序并不相同啊!
动宾结构,【动/宾】的顺序换位后,则是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主/谓】的顺序换位后,则是动宾结构。

点评

对仗中,句法似是而非的常见,所以,对仗我只说结构相似,不说结构相同。比方: 牢骚太甚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句法其实有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9 19:29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9 18:51
至于这些,尊重先生的观点,但我支持或反对都没有作用。有些东西,比如据说仓颉造字,鱼应为牛,有角,在 ...

约定成俗的是名存实亡,古贤的所谓【交股对】,在实际对仗中,没有席位和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9 18:52
语法成分的顺序并不相同啊!

对仗中,句法似是而非的常见,所以,对仗我只说结构相似,不说结构相同。比方:
牢骚太甚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句法其实有别。

点评

哪里有别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9-29 1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以前有没有对对仗和对偶分别做出过定义?

点评

理论是在不断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展的。清代以前,没有对仗一词,都以对偶或偶句这一概念表示,古代对偶举例把严格的对仗句都归入其中。清朝出现对仗一词,一种情况是作为对偶的代名词,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2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9 18:59
对仗中,句法似是而非的常见,所以,对仗我只说结构相似,不说结构相同。比方:
牢骚太甚防肠断,
风物长 ...

哪里有别呢?

点评

防/肠断:动宾 放眼/量:壮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9-29 19:03
民国以前有没有对对仗和对偶分别做出过定义?

理论是在不断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展的。清代以前,没有对仗一词,都以对偶或偶句这一概念表示,古代对偶举例把严格的对仗句都归入其中。清朝出现对仗一词,一种情况是作为对偶的代名词,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到了当代,理论界已经将两者区分开来,对偶指一般的偶句,对仗指特殊的偶句。这种情况,估计始于王力教授。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蔡元培《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点评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的“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的说法,是对仗的最最准确说法! “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20:00
谢谢!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还是不要区分为好,否则会造成很大混乱。如果在比赛时,可以要求合乎平仄就可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9-29 1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9 19:25
理论是在不断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展的。清代以前,没有对仗一词,都以对偶或偶句这一概念表示,古代对偶举 ...

谢谢!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还是不要区分为好,否则会造成很大混乱。如果在比赛时,可以要求合乎平仄就可以了。

点评

分开也可以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的归入对仗,字数大致相等,结构大致相似归入对偶,两者也不难分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