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阿哥传奇

改一字便合律,何乐而不为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哥传奇 发表于 2016-9-24 08:26
愤懑风的确有点生造。这里只谈用韵,姑且不论。
息是入声字我也知道,可却无论如何也读不出,在下好歹也算 ...

愤懑,我也犹豫过,但用于格拿丁蛮合适的,一肚子愤懑不平之气啊{:1_100:}

点评

不管怎么说,格那丁还是有些正气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地入声明显,没有入声的地区没有实践体验,读起来觉得别扭是可以理解的,我是普通话也懂的,因为习惯了,读入声当平声也觉得别扭呢!

点评

我地也有类入声读法,比如国、得,都不读平声,而读成上声,但没有短促急收藏的味道。 先生若是只与一些老乡切磋交流本无所谓,拿到这种公共场所交流,便应照顾受众的感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要不是含有“味外味”,建议改为“转瞬”也是可以接受的,有时我也考虑尽量既合乎古声韵,又合乎新声韵,水陆两栖是最佳状态嘛。

点评

即便如此,也不能说用的平水韵。我研究过,东南一带方言与平水韵距离还是蛮大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哥传奇 于 2016-9-24 09:1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4 08:43
平水韵的延续,很大程度是靠科举制度推行,唐宋清三朝都考试贴诗。而新韵没有经过国家考试制度推行,很难 ...
科举制不是为了推行平水韵而设,平水韵却因科举制得以堂而皇之地继续入诗。
晚清的确藉此造就了一大批中看不中用却大多忠实的奴才啊!
诗词进入课堂应是下一步的事,还是先解决诗韵无声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入声字也读不出来!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别扭!我倒是读吟者的那些东东则感到十分别扭!对改革老干的新韵平仄一见就别扭!

点评

那恐怕与你乐感不佳有关。若不能从音乐美的高度领略格律诗之律,终究不算入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4 06:36
此诗作者未标用什么韵,但按目前通例而言,未标即为平水韵。仔细检查,该诗无一字不合律。
平水韵是各地方 ...

通例?哪儿来的通例呀?是国家法定的,还是文化部、教育部条例规定的?是圈中的霸王条款呢,还是诗词市场公认的?
无声则无韵。请恕我直言,21世纪的今天,公约数云云纯属无稽,现今平水韵标准音安在,又是如何公约的?
不是迁就新韵,而是要还读书音以本来面目,给予现代读书人以起码的尊重。至于瞬息二字如何修改,大家自可见仁见智,我不过抛砖引玉而已,旨在让全国的读书人读来都合律。还是先解决平仄合律再研究四声搭配为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4 08:18
楼主费心了,不是不尊重新声新韵,奈何新声韵按本音还是按变调处理,到底分多少个韵部都没确定,别人如何遵 ...

前段时间好像听人说过大义是这样的话:
现代读书音——普通话语音系统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广义新韵韵书,只要会说普通话,只要稍具押韵常识,谁还不会组织押韵呢?
听说学堂先生曾经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也会说普通话吧?既然如此,以新中国中学语文教师身份说出这番话来,就未免太过矫情了吧?
声韵一般只决定格律诗的音乐美,泛泛而言的诗之优劣亦即君之所谓感不感冒,与声韵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就音乐美而言,二者还是关系极大的。

点评

我为什么选择用平水韵,不再重复,请看: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5038&extra=page%3D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2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翁用息真是不吉利。

点评

先生休息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4 09:32
我讲吴语方言,入声读来一点不别扭。平水的好处是,各地用方言读来,也能感觉是合平水的。如开、灰 ...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还等我给你讲多少遍你才能明白?
李杜之作在唐代读书人读来也是南腔北调,可彼时读书人和官场人士毕竟都能读,现在行吗?东南一带各个语言孤岛之间互相都能听得懂吗?
你家入声并非唐宋入声,那是准入声、类入声之类,有些干脆就是后产生的。
你家非入声也并非唐宋非入声,好些字声母和韵母都变了,你读的是平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哥传奇 发表于 2016-9-24 10:01
前段时间好像听人说过大义是这样的话:
现代读书音——普通话语音系统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广义新韵韵书, ...

我为什么选择用平水韵,不再重复,请看: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点评

呵呵,请恕我直言,学堂窝人先生也不大懂得韵乃声韵这一基本原理呀,这才是根本原因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