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4|回复: 56

改一字便合律,何乐而不为呢?

  [复制链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哥传奇 于 2016-9-24 10:40 编辑

改一字便合律,何乐而不为呢?
学堂窝人先生的《为格拿丁先生挽脱牙 》诗曰:

退役何其早,高悬一洞空。

婴儿来处似,老子去时同。

损在亲和日,崩于愤懑风。

刚兮不持久,瞬息已成翁。

【注】老子临终问门人,我的舌头还在吗?门人曰健在,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答曰不在了。老子曰:你们要记住啊,刚不可敌柔。


作者没有说明用的什么韵,不过从尾联对句息字属入声字来看,用平水韵的可能性极大,也可能用的某地方言。无论用平水还是用方言,若由普通话环境下的现代读书人来读,事实上都是出律的。如果这首用韵确为平水,并且仅在学堂窝人与格那丁之间交流,当然无所谓,既然拿到这个公共论坛来交流,就应尽量考虑所有潜在受众的感受,我读到瞬息时便甚觉别扭,因为那个息字在节奏点上,当仄而平。

大家知道,平水韵所依托的语音系统当年曾有官话背景,而今却不复存在。唐宋的秀才、举人、进士都能用所学的中古读书音诵读平水韵诗作,现在的博士后、博士导乃至两院院士却都不能读了,央播、央视播音员也不能读,连夏青那样著名的播音艺术家也照样不能读。都是读书人,古今差距怎这么大呢?难道是现在的读书人不如古人聪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然,这首若是用的学堂窝人先生的家乡话,能够领略这首格律诗音乐美的人数肯定会大为增加,但我相信仍有更多的朋友像我一样感到别扭。其实,在我等普通话背景下的广大诗友看来,只要在遣词上稍作变通,这首便事实上合律了,比如将瞬息换成转瞬、转眼之类,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了。改一字便合律,何乐而不为呢?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4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后也不是平水韵,只不过时人读来事实上合律而已。我相信学堂先生也是读不出、听不懂中古平水韵的。

点评

经金、蒙、清兵铁蹄蹂躏,平水韵早已面目全非,好像应该没人读得出、听得懂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4 00:11
改后也不是平水韵,只不过时人读来事实上合律而已。我相信学堂先生也是读不出、听不懂中古平水韵的。 ...

经金、蒙、清兵铁蹄蹂躏,平水韵早已面目全非,好像应该没人读得出、听得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24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息”入声字,平水韵也是当作仄声用(十三职),怎会读为平声呢?此律用平水韵,并无出韵。我倒觉得“愤懑风”有点生造。问好!

点评

愤懑风的确有点生造。这里只谈用韵,姑且不论。 息是入声字我也知道,可却无论如何也读不出啊!在下好歹也算个读书人,却读不出息字的中古音,惭愧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6-9-24 06:39 编辑

此诗作者未标用什么韵,但按目前通例而言,未标即为平水韵。仔细检查,该诗无一字不合律。
平水韵是各地方言最大公约数。入声字除北方方言语系读来觉得.别扭外,其它六大语系根据本地方言来读平水韵都觉得朗朗上口,这是不争事实。
至于改一字合律何乐不为,个见是囿于新韵偏见。用平水写诗,用平水检查,并不出律,为什么要改一字来迁就新韵呢?
诗句贵四声俱递,至少得三声,方觉抑扬顿挫之美,原句含上入平三声,而依楼主改后成上上上平平,是为上三连仄句之大忌,.反成败笔。

点评

通例?哪儿来的通例呀?是国家法定的,还是文化部、教育部条例规定的?是圈中的霸王条款呢,还是诗词市场公认的? 无声则无韵。请恕我直言,21世纪的今天,公约数云云纯属无稽,现今平水韵标准音安在,又是如何公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4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费心了,不是不尊重新声新韵,奈何新声韵按本音还是按变调处理,到底分多少个韵部都没确定,别人如何遵循?新韵派先编出一本公认合理的韵书,确定按本音还是变调处理平仄,并且创作出一些令我感冒的作品来,这些基本条件具备了再说吧!

点评

前段时间好像听人说过大义是这样的话: 现代读书音——普通话语音系统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广义新韵韵书,只要会说普通话,只要稍具押韵常识,谁还不会组织押韵呢? 听说学堂先生曾经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也会说普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哥传奇 于 2016-9-24 08:31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24 00:52
“息”入声字,平水韵也是当作仄声用(十三职),怎会读为平声呢?此律用平水韵,并无出韵。我倒觉得“愤懑 ...

愤懑风的确有点生造。这里只谈用韵,姑且不论。
息是入声字我也知道,可却无论如何也读不出,在下好歹也算个读书人,却读不出息字的中古音,惭愧啊!

点评

愤懑,我也犹豫过,但用于格拿丁蛮合适的,一肚子愤懑不平之气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8:50
入声字我还是能感觉出的,我也在北方,先生一点也没感觉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4 0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哥传奇 发表于 2016-9-24 08:26
愤懑风的确有点生造。这里只谈用韵,姑且不论。
息是入声字我也知道,可却无论如何也读不出啊!在下好歹 ...

入声字我还是能感觉出的,我也在北方,先生一点也没感觉吗?

点评

手机操作不便,贴到11楼去了: 息是入声字我是知道的;按节奏点上的平仄要求也能推断。可就是读不出,不是谦虚,是真读不出。不久前央视诗词大会上的诗词达人也把很多入声字按现代读书音读的,估计他们也是读不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4 0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4 08:33
呵呵。是的。平水韵能够继续,是因有大量佳作的传承。新声韵写诗的,如果没有佳作传承下去,也只是一阵风 ...

平水韵的延续,很大程度是靠科举制度推行,唐宋清三朝都考试贴诗。而新韵没有经过国家考试制度推行,很难统一与推广,能占一席之地就不错了。

点评

科举制不是为了推行平水韵而设,平水韵却因科举制而堂而皇之地继续入诗。 晚清的确藉此造就了一大批中看不中用却大多忠实的奴才啊! 诗词进入课堂是下一步的事,还是先解决诗韵无声问题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哥传奇 于 2016-9-24 08:49 编辑

息是入声字我是知道的;按节奏点上的平仄要求也能推断。可就是读不出,不是谦虚,是真读不出。不久前央视诗词大会上的诗词达人也把很多入声字按现代读书音读的,估计他们也是读不出吧。
至于感觉,多少也有些,可读不出就是读不出,感觉是入声字照样于事无补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2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