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寅《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摘抄:
【松花庵八病说一卷】
吴镇撰,嘉庆间刊松花庵全集本。此卷取托名梅圣俞《续金针诗格》所载八病之二解,加以阐说,意不主解释前人之旨而在于申发自己之见解。世传沈约“八病”之说,拘琐苛刻,非但按之唐诗不合,即验以沈约自作亦不尽符合,故后人每病其穿凿,且自律调形成,诸病自然避免。故吴镇之说,径摈旧说不顾而别立新义,究之实以后世作律诗之经验,扬弃、合并旧病犯另立若干新禁忌耳。如“平头”之病,原谓上下句首二字不得同声,病例为“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吴镇云:“愚按休文八病,本为古诗而设。其言同声者,谓同平声、同上去入声也。然执此而绳诗,‘今’、‘欢’且为平头,则汉魏至梁悉无诗矣,岂通论乎?惟用之于律,而且易同声为同韵,乃为是耳。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气中’,平头者仅见此一联,余犯之者亦少。”至于第二字“日乐同入声,在古诗或有之,至律诗第二字则出平对仄,出仄对平,尚何平头之虑乎?惟易‘日’为平声之‘家’,易‘乐’为仄声之‘嫁’,如后之正纽云云者则大不可耳。”此谓一联之内不可用同音之字,即“正纽”也。其他尚有(一)一联之内不可用与韵脚同韵之字,作者谓此病在古无妨,在律诗最为紧要;(二)五言第二、五字、七言第四、七字不宜同声;(三)相邻之出句末字平可同声,仄不可同声;(四)一联内不得隔用叠韵之字;(五)一联内不得重用同声异调之字。诸病中以大韵为最严,小韵为最宽。其中(三)之意,清初李因笃已发之,朱彝尊《与查德伊编修书》又验证之,然未言其理。吴镇以为即原于“鹤膝”之病,可谓融会贯通。书后附朱彝尊《与查德伊编修书》、李渔《诗韵例言》一则供参考。
============================
在清人声律大家之中,吴镇,可谓标新立异、独此一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