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权利与义务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5 1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5 10:13
有理,你可以尽管说来!
三羊愿意败倒在北山脚下,北山,拿出你的能力来! ...

你要提高你的国学水平,加强你的思维能力,文明你的交流语言,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
       不要再把蜂腰误解成美称,不要把近体误解成近似永明体,不要把穿南北误成东西向,不要把声律宛态误解成说近体声律……在此基础上咱们才能交流,否则你说东我说西,浪费生命……

点评

你要提高你的国学水平,加强你的思维能力,文明你的交流语言,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 不要再把蜂腰误解成美称,不要把近体误解成近似永明体,不要把穿南北误成东西向,不要把声律宛态误解成说近体声律……在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29
你要提高你的国学水平,加强你的思维能力,文明你的交流语言,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 不要再把蜂腰误解成美称,不要把近体误解成近似永明体,不要把穿南北误成东西向,不要把声律宛态误解成说近体声律……在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6 05:5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5 10:10
你还陷在文镜秘府泥淖中,我多次点拨,仍然救不出你,是你自己站不起来,不是我要驳倒你。

    文镜秘府,是唐朝声律集大成者。先从泥淖中捞沙子,再从捞沙子中淘金。在下三羊认为,这才无疑是探索大唐声律的唯一正确渠道。清人赵执信、仇兆鳌、董文焕等声律大家,不照面声律发展史、不照面唐人声律论、不照面科举试律诗、不照面宫廷应制诗,专事闭门造【律】,终因难得正果。

点评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靠师传,靠举诗例,而不是靠类似王力《诗词格律》标明平仄谱一样的书籍。清朝王士禛的弟子将私塾讲授编辑成书,即《律诗定体》,首次将师传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6 06:2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5 12:50
你要提高你的国学水平,加强你的思维能力,文明你的交流语言,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
       不要再把蜂腰误解成美称,不要把近体误解成近似永明体,不要把穿南北误成东西向,不要把声律宛态误解成说近体声律……在此基础上咱们才能交流,否则你说东我说西,浪费生命……

先说【蜂腰】
【蜂腰】,是诗法名称,不是声病名称。这个还有争议吗?!

《文二十八种病》的定义:
【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文笔十病得失》的定义:
【蜂腰】:
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点评

你就读不懂古文省略法,我以前给你剖析过《文镜秘府论》这种省略法,白讲了,这是我不愿和多交流的原因之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6 06:3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5 12:50
你要提高你的国学水平,加强你的思维能力,文明你的交流语言,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
       不要再把蜂腰误解成美称,不要把近体误解成近似永明体,不要把穿南北误成东西向,不要把声律宛态误解成说近体声律……在此基础上咱们才能交流,否则你说东我说西,浪费生命……

再说【声律】殷璠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24名诗人中,刘昚虚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殷璠给予了刘昚虚很高的评价:“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盛唐人盛赞盛唐诗人刘昚虚【声律宛态】,你说【不要把声律宛态误解成说近体声律】,请问,刘昚虚所使用的声律,不是近体诗声律,那么,刘昚虚所使用的声律,应该是什么诗体的声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6 0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6 05:57
文镜秘府,是唐朝声律集大成者。先从泥淖中捞沙子,再从捞沙子中淘金。在下三羊认为,这才无疑是探索 ...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靠师传,靠举诗例,而不是靠类似王力《诗词格律》标明平仄谱一样的书籍。清朝王士禛的弟子将私塾讲授编辑成书,即《律诗定体》,首次将师传的近体格律以平仄谱公之于世,清朝的赵执信,董文焕等人,主要研究的是古体诗平仄。
        也就是说,赵执信董文焕的平仄谱是历代相传的,他们并不象没有师传的三羊一样要去“照面声律发展史、照面唐人声律论、照面科举试律诗、照面宫廷应制诗”,你三羊的老师是王力,你一天到晚骂老师,成了一个完全没有传承的异类,仅靠一些古代文献研究,没有老师指点,自己又缺乏悟性,所以一直如同在暗夜摸索。

点评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靠师传,靠举诗例,而不是靠类似王力《诗词格律》标明平仄谱一样的书籍。清朝王士禛的弟子将私塾讲授编辑成书,即《律诗定体》,首次将师传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51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靠师传,靠举诗例,而不是靠类似王力《诗词格律》标明平仄谱一样的书籍。清朝王士禛的弟子将私塾讲授编辑成书,即《律诗定体》,首次将师传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6 0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6 06:16
先说【蜂腰】
【蜂腰】,是诗法名称,不是声病名称。这个还有争议吗?!


你就读不懂古文省略法,我以前给你剖析过《文镜秘府论》这种省略法,白讲了,这是我不愿和多交流的原因之一。

点评

三羊以为,你的说法是及其错误的,以你为首,大概还有:六寸大脚苏星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6: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6 06:4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6 06:29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靠师传,靠举诗例,而不是靠类似王力《诗词格律》标明平仄谱一样的书籍。清朝王士禛的弟子将私塾讲授编辑成书,即《律诗定体》,首次将师传的近体格律以平仄谱公之于世,清朝的赵执信,董文焕等人,主要研究的是古体诗平仄。
        也就是说,赵执信董文焕的平仄谱是历代相传的,他们并不象没有师传的三羊一样要去“照面声律发展史、照面唐人声律论、照面科举试律诗、照面宫廷应制诗”,你三羊的老师是王力,你一天到晚骂老师,成了一个完全没有传承的异类,仅靠一些古代文献研究,没有老师指点,自己又缺乏悟性,所以一直如同在暗夜摸索。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何不发来,一饱眼福

清朝王士禛,既有口耳相传的秘籍,就不会成书。既然可以成书,就无所谓口耳相传的秘籍。王渔洋在世为何不自己著书《律诗定体》呢?可见王渔洋的弟子纯属造假。

蓝字部分,完全多余,为了友情,懒得回复。

点评

态度诚恳,不妨再说两句,我那个贴子在风雅颂发的,板被黑丢了,有空我会再写,是我对《两套格律体系》的纠正。 关于王士禛弟子为何要“破天荒”出《律诗定体》,有本书《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做过论述,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6 06:35
你就读不懂古文省略法,我以前给你剖析过《文镜秘府论》这种省略法,白讲了,这是我不愿和多交流的原因之 ...

三羊以为,你的说法是及其错误的,以你为首,大概还有:六寸大脚苏星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6 06:5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6 06:29
你的思维完全不对,我有个考证贴子,证明平仄谱是从唐代口耳相传下来的,靠师传,靠举诗例,而不是靠类似王力《诗词格律》标明平仄谱一样的书籍。清朝王士禛的弟子将私塾讲授编辑成书,即《律诗定体》,首次将师传的近体格律以平仄谱公之于世,清朝的赵执信,董文焕等人,主要研究的是古体诗平仄
        也就是说,赵执信董文焕的平仄谱是历代相传的,他们并不象没有师传的三羊一样要去“照面声律发展史、照面唐人声律论、照面科举试律诗、照面宫廷应制诗”,你三羊的老师是王力,你一天到晚骂老师,成了一个完全没有传承的异类,仅靠一些古代文献研究,没有老师指点,自己又缺乏悟性,所以一直如同在暗夜摸索。

古体诗平仄】,这个还要研究吗?大致一条【上尾】就搞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9-16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格律有那么多唐诗在可以验证,怎么可能在清代“公之于世”?称为秘籍就更扯了。王士禛及其弟子顶多就是发表下他们自己的研究看法来复述归纳唐人诗律。

点评

这也不完全是我的观点,专家蒋寅说过的,你没在清代生活过,不能想当然,下面赵执信这段话你体味一下: 赵执信《谈龙录》说:“幼在家塾,窃慕为诗,而无从得指授;阮翁律调,盖有所受之,而终身不言所自,其以授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7:34
赵执信,本身就是造假的始作俑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0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