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4 06:4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3 19:43
注古音应是件认真的事情,不能随心所欲。我多次发现,三羊在多音字选择上完全按需选择,是很不严肃的,不是科学的态度。所以他证明的结论(如什么25交替)是不可信的。
就拿“座”来说,“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里的玉座显然是名词。按康熙字典:
座:《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徂臥切,音坐。《玉篇》牀座也。《集韻》坐具。
显然应按“卧”去声。但因不符合三羊“25异声”的需要,三羊于是根据:又《韻會》通作坐。
又去查坐。坐有上声之说,但康熙字典做了否定:
坐: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
...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 。
-----后面就上去二声作了说明:按“正义”说法前面动词上声,后面名词去声,正字通干脆认为上声之坐不是一个字。
-----由此足可判断座古音只有去声一音,三羊选上声毫无道理,是按他个人需要标注四声,是不严肃的。这种态度做的所谓研究也是不能服众的。
记住红头文件,足够享用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