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明镜非台

【百家争鸣】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昏客 发表于 2014-9-14 11:30
纵观诗渡舘內高手如云,各位老师点评十分中肯.从头到尾读了两遍,受益良多.
昨日偕家人爬岳麓山,凑了一首七律 ...

来了来了。。。略晚一点!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1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4-9-15 18:11 编辑
赵韵之 发表于 2014-9-14 12:40
求教于方家:
1、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后三字是应当如此分节吗?如是,则对仗如何评价? ...

您好!方家不敢,我正好最近在学习“宽对”方面的东西,也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1、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双飞翼”与“一点通”中,“双飞翼”的结构并不一定要划分为1+2,因为“飞翼”这个词并不多见,“双飞+翼”比“双+飞翼”更容易被人理解,何况这里“双飞翼”是作为一个意群。“一点通”的一种常见解释是是犀牛角有一线相通,这一线便被认为是心灵的通道,所以“通”在这里是名词。

2、梦为远(副)别(动)啼难唤(动),书被催(动)成(副)墨未浓(形)——这里“成”是关键,这里“成”应该理解为“完成”,句子意思是“书是被催促而成的,墨还没磨浓”。这里“浓”是形容词当动词用,“磨浓”之意(古代写字是要磨墨的,磨得时间不够墨汁就不够浓)。当然,这句里“催”对“远”、是小有不工的。

3、晓镜但愁云鬓改(动),夜吟应觉月光寒(形)——我理解“改”是指“改变”,名词;“寒”是指“寒意”,也是名词。“云鬓改”与“月光寒”都是偏正型的名词性词组而不是主谓词组;

4、红楼隔雨相望(副、动==动)冷(形),珠箔飘灯独自(副、形==副)归(动)——“相望”对“独自”确实不工,这种对仗古代其实也很多,它们通常是被是意对——字面不对词意对,是宽对中最宽的一种啦。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不对仗的,把这三个字组词入句之后,就从句子意义上认为它是对仗的,这种情况也很多见:
杜甫《收京》: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毛泽东《吊罗荣桓同志》: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总体而言,我理解赵诗友的疑惑在于为什么古人可以不工大家都接受了,您的作品中有不工我们却挑出来。原因大致有二:
1、古人的不工也是不工,也不是没人说,只是瑕不掩瑜——但毕竟还是个“瑕”;
2、我们如今能读到的大部分古人作品,都是历代名家千挑万选出来的,多数都是精品,人家是“瑕不掩瑜”,前提得是有“瑜”可言。就是说人家的作品确实是好,意境、文字、情感。。。各方面来说总归是有胜过常人之处。
那么我们作为后辈的学习者,学其瑜,避其瑕,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能达到目标固然好,达不到咱也往那儿努力,不可以因为暂时达不到目标就放弃努力或者降低目标,甚至否定它。
扯多了点,与赵诗友共勉。
  

点评

律的行家们都到了,俺可以隐退旁观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5 20:21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15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4-9-15 18:18 编辑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14 18:49
那我弄个首句孤平,颔联不对,颈联出韵,尾联三平脚的诗出来,意倒是很好,你咋办? ...

你弄一个来:P

这个难度也真的蛮大的。。。

首句孤平,你得熟练掌握孤平的概念;
颔联不对,要么叫偷春体(首联、颈联对),要么是蜂腰体(仅颈联对);
颈联出韵,出韵什么体也不成;
尾联三平脚这个只要是平起(如何孤平?),应该比较容易实现。。。

综合以上的问题,你还能写出“意倒是很好”的?

我觉得真正写惯了格律诗的你让他写成这样难度还真大,比写个合律的要大得多:D

点评

我只是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已,想不到你还给作了细致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5 20:18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9-14 16:36
个人认为,写到一定程度固然可以,如三仄脚,经常被人诟病,但古来成作亦屡见不鲜,但若完全没有了标准, ...

学习格律诗,便要以合律为原则——当然可以不合,那么就是水平不到。我前面写那个五古,妙则师兄说让我改成五言排律,我真的改不出来,我没那水平。写的时候没想往排律写,回头再想法子改,难度忒大,我懒,我不想挑战。。

通常不合律的作品,相对其本人的水平来说,肯定要比合律的好——因为解掉了束缚了嘛:D

点评

带枷作舞,而且还是惊世之舞,是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 俺那个六州歌头的清明上河调,就得到过这样的评价 (小小滴得意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5 20:20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1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9-14 20:13
不過,能做到沒有詩病更好哈

:P:P这句话才像个校长的样子:P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1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鲁藏布 发表于 2014-9-15 01:12
1.   關於對仗,詞本身的語法性質一致,這其實已經是比較寬泛了。
傳統的論述裡還有更嚴格的要求, 如天對 ...

雅鲁藏布老师所言很赞!

点评

多谢一苇首席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6 07:47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4-9-15 14:27
【所以格律其实也真是很宽泛的。】赞同一苇说法!!!初唐的诗中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一千多年后的 ...

初唐格律初成,无论是格律本身还是诗人都在完善之中。格律要么太死要么出律,而当时大部分诗人都会“习惯性出律”:P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99

主题

1406

回帖

4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732
发表于 2014-9-1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15 16:00
欢迎孟首副光临——期待您的发言,感谢您对诗渡的支持!

十分感谢一苇版主
论坛有你也有我,莫要人云亦云,七嘴八舌也无妨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15 18:17
你弄一个来

这个难度也真的蛮大的。。。

我只是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已,想不到你还给作了细致分析:D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15 18:22
学习格律诗,便要以合律为原则——当然可以不合,那么就是水平不到。我前面写那个五古,妙则师兄说让我改 ...

带枷作舞,而且还是惊世之舞,是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
俺那个六州歌头的清明上河调,就得到过这样的评价
(小小滴得意一下):-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