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明镜非台

【百家争鸣】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最早用的是“浸”,我觉得不合适;我想用“晕”因为化妆时有个晕粉的动作(这里晕读四声,如晕染意);不过您用“掩”或者更好些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雅鲁藏布 于 2014-9-25 10:0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4-9-25 08:28
东坡之大江东去属十七部与十八部通押,宋张孝祥亦三将十七部与十八部通押。

近中秋

是這麼回事。 古人步蘇軾韻有268首之多。 可見這種通押不是個問題。
其實很簡單: 在宋人看來, 這些是一個韻部。


可惜今人比古人更保守。

发表于 2014-9-2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4-9-25 09:12
碧水映蓝天,雨丝敲上边。
叶摇多妩媚,苞展好娇妍。
人赞清廉品,吾歌玉洁篇。

清新、自然,很平實的句子,以蓮的清潔來寄託心中的美好願望,贊一個。

藍、展、贊、廉、官、安,

這幾個都跟韻腳擠了,能避最好:share:

点评

谢谢梅岭指点!!!!好,下次一定要注意不犯类似错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4:08
这个韵部最容易挤韵,不知道为什么,似乎一用“an"韵脚,满脑子想的全是带"an"的字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1:50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发表于 2014-9-2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第四声,我晕。。。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鲁藏布 发表于 2014-9-25 06:27
古代歷代步韻蘇軾這首詞, 有268首之多。辛棄疾步了三首。無人改動『壁』字。
...

还有一点就是《词林正韵》是清代学者归纳、总结前人作品之后,将《平水韵部》合并而成,他的归纳总结肯定就大不就小,按照大比例作品进行总结的,这种特殊押韵的就只能让它特殊着去啦!

倒是后面雨梦老师说的在理(我从下往上看的贴啊),我们还是按照《词林正韵》来用比较合适,前人有混用处,我们知道、了解、理解、欣赏,就足够了!——没事儿咱就别跟老苏别劲了,难度太大{:soso_e120:}

点评

我的看法是宋人不分17 和 18。清人太學究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0:15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雅鲁藏布 于 2014-9-25 10:17 编辑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25 10:11
还有一点就是《词林正韵》是清代学者归纳、总结前人作品之后,将《平水韵部》合并而成,他的归纳总结肯定 ...

我的看法是宋人不分17 和 18。清人太學究了。如果統計數字支持這個看法, 應當糾正。

点评

但确实从读音上讲,17和18部差别相当大,入声差在尾音上。 不过,我觉得,宋时北方方言已经盛行,说不定人家读起来尾音也渐渐开始弱化了,也未可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0:17
发表于 2014-9-2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鲁藏布 发表于 2014-9-25 10:15
我的看法是宋人不分17 和 18。清人太學究了。

但确实从读音上讲,17和18部差别相当大,入声差在尾音上。

不过,我觉得,宋时北方方言已经盛行,说不定人家读起来尾音也渐渐开始弱化了,也未可知。

点评

可惜那時沒有錄音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0:19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发表于 2014-9-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4-9-25 10:17
但确实从读音上讲,17和18部差别相当大,入声差在尾音上。

不过,我觉得,宋时北方方言已经盛行,说不定 ...

可惜那時沒有錄音機。

点评

要有我想听听红牙板唱晓风残月的调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0:52
发表于 2014-9-2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了一遍:

《北京大白菜》(新韵)

土木形秋入浪骸,好凭霜甲垄中栽。
寒风一袅山颓玉,碧简三峨月入怀。
味寡难辞王佐士,价贫偏负洛阳才。
宫城南北谁家客?半盏羹汤论盛衰。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4-9-25 10:40 编辑
雅鲁藏布 发表于 2014-9-25 00:30
梅妆赛血 —— 『血』字太重。 與全詞的內容不相合。
正粉没愁颜,薄雾盈睫。—— 『沒』字稍過。 『薄雾 ...

梅妆赛血 —— 『血』字太重。 與全詞的內容不相合。  —— 血字定基调,与后面的“痛”呼应,没有更好的,暂时不改
正粉没愁颜,薄雾盈睫。—— 『沒』字稍過。 『薄雾盈睫』這句很清雅。 這個『霧』可能指化妝的粉散出的霧。如果是這樣,就不會集中在睫毛上。 所以這個『霧』有點隔。   —— “没”字稍显夸张,“饰”字可好?
泪烛摇红,还共钿云明灭。——  這句寫得生動而蓄思。
断丝强绾韶华,抱影笔飞双靥。—— 『斷絲』有點隔。 年華逝去並不導致斷絲。 斷絲,應當是剪斷。 這是一個強烈的動作或行為。 用來比喻要剪斷情絲更為貼切。 『飛』字用在此處不合適。 這和女主人公的情態不合。 激動地等待情郎, 才會有這樣的動作。按照詞裡的設計, 她此刻的動作應當是緩慢的。 ——断丝,化张炎《虞美人》句 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 若要改,用“乱丝”,化王建宫词:先帝旧宫宫女在,乱丝犹褂凤凰钗,哪个更好? “飞”字的确不合适,但想了几个字,晕仄声,裁不妥,漫也仄声,若用“研”,才显得慢,可好?。
但忍那、朱砂切肤,黛螺销骨。——『切』字不很貼切。 因為硃砂是細膩的東西, 沒有尖銳或者薄片那樣的形狀可以說『切』。 『銷骨』過重。 先要把肌膚腐蝕了, 才能去銷骨, 除非是劇毒的東西,很快滲透到骨頭裡去。 這裡的物件古代都有。 但我覺得古代詞人不這麼寫。 ——这俩字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地方,周邦彦的词,如“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其中的褪字试字都无法用以上逻辑来阐述,若说粉,只有掉,没法褪的,花只有开败,也无法试的,这可能是个古典诗词与逻辑之间的冲突问题,俺在另一篇作品中也用过“切肤螺黛、透骨朱砂”,用这俩东西体现痛楚,目前貌似没想到有更好的词可以替代,暂时先丢那吧。

点评

1. 『褪』字的一個意思就是脫落。 『試花』是擬人的說法, 很生動。 2. 建議『正粉掩愁顏』。 3。建議『断丝似绾韶华,抱影笔臨双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0: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