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节奏•句式•诗境 ——古典诗歌传统的新解读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西方的这种手法相近,词中多行的主谓或题评句,往往是意思说了一半,却随着诗行的完结而猝然停顿,从而取得一种特别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体的这种多行结构代表了对诗歌句构传统的突破。以前各体诗歌,包括杂言乐府,总以双句的形式来组合表意完整的句子,从而双句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元。这些结对的句子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首完整的诗。诗、骚和赋的创作都比较严格地遵循了这个组句的原则,词体却不然。词人在承袭传统诗体节奏的同时,又从诗体固有的组句习惯中解脱出来,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放入三行甚至更多行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句法的角度分析,十个双音节词构成了观察的多重题语,而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以上所有题语的评述。这个头重脚轻的题评结构,让我们想起蔡伸那首尾大不掉的《十六字令》。蔡伸的词作以一个题语开篇,接下来三句都是词中人对此题语所作的评语;而马致远的曲则由一连串的十个题语起头,最后一句作为评述作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曲中叠字的使用可以远溯到《诗经》,它们一般在诗的题评结构中充当评语。在其后的几千年间,诗人意识到叠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地改进其使用技巧。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所有的叠字都来自于固有的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这些叠字的运用,透露了与《诗经》中叠字的演变过程相反的创造过程。《诗经》中为数众多的叠字被认为是诗人受外物感发而作出的直接的、未被概念化的声字,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叠字才被概念化,成为固定的形容词或副词。与之相反的是,李清照新创叠字却是一个“去概念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将一个双音节词拆开,将其二字分别叠合,从而创造出一对新的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的叠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中的“题”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普遍的两种对象:春天的花鸟和佳人。乔吉将两者并列,以期取得相互烘托之效。自然的美景与佳人的光彩相互映衬,越发迷人。“评”的部分只是普通的形容词。乔吉本可以像李清照那样将这些评语去概念化,拆分、合并为叠字,另一方面保留题语的原貌,比如把头两句改成“莺燕春春,花柳真真”。若这样的话,这首曲便承袭了最原始的《诗经》的题评结构。但乔吉并没有这样做。为了求新,他不论题语评语,一律都变成叠字。这样一来,题语部分也变成了感情充盈的叠字,从而与评语融合为一。于是,每个词不仅捕捉了作者所见,还表现了他对这些景物充满愉悦的情感响应,换言之,每个词既是题语,又是评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