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2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章钜的三子梁恭辰在《楹联四话》卷五“杂缀”中,载“西湖诗僧小巅”“于床际揭一联”(白化文、李鼎霞点校《楹联丛全编话》,北京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330页)。清末朱应镐《楹联新话》卷十载:“桐乡徐瘦生茂才终身不娶,自署其棺‘独室’,并题联”。“陆芗畇教授元錞得嘉木于台州,制棺,额曰‘止止居’,书联”(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3册第1910页)。
近代楹联家吴恭亨在《对联话》卷五“庆贺”中还有记述:“前清科举时代,凡受试及格者,宗族交游辄制为联语以相庆贺。近学校毕业或游学东西国而归,亦踵俗为之。”(喻岳衡点校,岳麓书社1984年3月第1版,第143页)又:“往时科举制未废,凡附学籍及中式乡举者,其授业师必特制联额为贺。”(同上第144页)
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农村结婚,新郎迎娶新娘时,常常有“轿联”。往往是男方在轿门的一侧贴上用大红纸写好的上联,到女方后,由女方对出下联。这时,男方和女方村中、族中的对联高手都会施展各自的手段,出句有一定难度,对得不好或对不上来,则是很丢面子的事。这种风俗沿袭至今,长盛不衰。
闽南、台湾还有一种独特的对联风俗:举凡遇到结婚大典、乔迁新居的吉日,事主的舅舅总要给外甥家送去一副贺联,习惯上称之为“母舅联”。一般长五六尺,宽一尺。在外甥新婚或迁居前一日,连同果品等四式贺礼一并送去。外甥都把这副对联高高地悬挂在厅堂正中,直到陈旧破损才摘下来。(见《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第4期)
此外,还有车联、船联、厕联,甚至杖联等等。可以这么说:对联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