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风清扬

光华文艺书院每日对句练习

[复制链接]

7490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4186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7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08.07.对句练习:

出句1. 路入桂花通月府【古】
对句1. 筆摇霜氣動文星【古】

说明:
  題登雲約(宋·方岳)
  七言律詩 押靑韻
昨夜秋風到漢庭,又催鵬翮上青冥。
同年前有三人傑,渾化今聯千佛經。
路入桂花通月府,筆摇霜氣動文星。
宮商十四絃俱應,總向祁山一處聽。

这首律诗气势宏大,想象力丰富,多处用典,大家自行百度一下,我就不多说了。

出句2. 山晚桂花老【古】
对句2. 江寒苹叶衰【古】

说明:
送万兵曹赴广陵(唐·钱起)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日思远客,临流语别离。楚城将坐啸,郢曲有余悲。
山晚桂花老,江寒苹叶衰。应须杨得意,更诵长卿辞。
   
    首联跟颈联写景,颔联跟尾联写人;这里截取的是“颈联”,自然衬托出秋天的风景,带入冷色调,配合送别的离情。“晚 老 寒 衰”则是相应的修辞。“山晚”指的是天色晚了的山,“花老”指的是到了开花的末期。 对句的“苹叶”指的是水草(苹草)的叶子,上下两句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晚、寒”是客观的情形,“老、衰”则是投射了人的情感,四个形容词都是冷色调,符合中心立意。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90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4186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08.13.对句练习:

出句1:一抹冷光天外至【风清扬】
对句1:

出句2:春光携我湖山里【风清扬】
对句2:

出句3:未明世理掩三国【风清扬】
对句3:

出句4:冰肌赛雪,春风唤起娇无力【风清扬】
对句4:

说明1:
慧光冲日明天际,这是作为“彗星”,古称“扫帚星”、“长星”、“孛星”或“欃枪”。有人说是“飞碟”,大家自己设想看看。

说明2:
不需要解说吧!就是拟人了。

说明3: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世理”高于“事理”。还看不清世事道理,不如掩卷不读三国。

说明4:
分句来了,一般4-7分句的前四做为状语或定语;如此句即是做为隐藏主语的定语。后面春风唤起赛雪的冰肌,呼唤美人春游,又借春风化雪衬出“娇无力”的柔弱意象。
对多分句的时候,特别要仔细析联,找准中心意象,才不会对偏了。

今天就不先对句影响大家思路了。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90

主题

11万

回帖

4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蓉城散曲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4186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4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08.14.对句练习:

出句1:难得锦囊计【风清扬】
对句1:更珍知己心【风清扬】
说明1:
锦囊妙计:(简称“锦囊计”)
封在锦囊中的神妙计策。常比喻预先安排下的应付意外、解救危急的有效方法。《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汝保主公入 吴 ,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 何玉凤 来的气壮胆粗。”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人》:“假若你是这个司务长,看你的锦囊妙计吧。”亦省作“ 锦囊计 ”。川剧《谭记儿·定计》:“妾身自有锦囊计,要使他满船空载明月归!”
    如果有人能为我们预先制定神妙计策,在危急的时候解决困难,那该多好,事实上却几乎不可能,我们还是得靠自己努力。谋臣军师或者助理与主公之间,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彼此相知相惜,是不同身份的“知己”。有知遇之情,才有殚精竭虑的锦囊之计。
    “锦囊”还有“诗作”的意思,“锦囊佳句”指的是“好的诗句”。

出句2:执酒评三国【风清扬】
对句2:推心论九州【风清扬】
说明2:
    手执酒杯,神飞色舞地与好友一同评说三国人物故事,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讲完三国,不免说到当今局势,因着深厚情谊跟好酒助兴,推心置腹地谈论国家大事。

出句3:等闲莫负春光美【风清扬】
对句3:取道方知山色悠【风清扬】
说明3:
    “等闲”常和“莫 不 非”等字连用,负负得正从反面来更加强调,下面看看它的注释。
    《漢語大詞典》:等闲(等閒)  拼音:děng xián
(1).寻常;平常。 唐 贾岛 《古意》诗:“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閒,谁是知音目。”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閒间世无人到。”《好逑传》第一回:“他人虽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铁一般,十分执拗,又有几分膂力,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轻易;随便。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诗:“等閒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宋 朱熹 《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上海 是帝国主义的堡垒, 武汉 更是 吴佩孚 的地盘,等闲取不得。”
(3).无端;平白。 唐 刘禹锡 《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宋 欧阳修 《南歌子》词:“等閒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元 邵亨贞 《蝶恋花》词:“忽见呢喃华屋底,等閒牵动离人泪。”
    “等闲”的意思跟词性多变,应当归类在“连绵词”,对仗的时候有的用“动宾”,有的用“动补”,如果执着在结构分析的人,怕是要伤透脑筋了,大家还是要从语意上先把握为好,看看例句。
    我的对句用的是“取道”,也就是“动宾”结构。对句给出了出句为何感叹的原因:因为路过这美丽的山景,算是流水对的“因果”关系,只是“因”在对句,不是典型的模式。

出句4:看白云千载,看不破春秋奥秘【风清扬】
对句4:思祖国九州,思难分手足亲情【风清扬】
说明4:
    句子意思应该不难理解,这里说明一下“领字”“意节律”跟“规则重字”。
    这里最特别的是“领字”(“看”跟“思”)本身就“规则重字”。这个句子走“意节律”,先断句如下:
    看/白云/千载,看不破/春秋/奥秘;
    意节点是 “云” “载” “破” “秋” “秘”。慢着, 有人会问,首字“看”不是意节点吗?当然是,但是“看”在这里是做为“领字”,统领全句,本身可以不计平仄,所以我把它单独提出来。意节律就是以意节断句,只在意节点(意节的尾字)做平仄交替,对句时在相应的位置平仄相对。在有“领字”“虚字”“衬字”的时候,“可以”不计平仄。既然说“可以”,也就是可以计也可以不计,但是要统一,不能前面计后面不计。这是对联一贯的原则,“今古音不得混用”、“文白不可夹杂”、“古语跟现代语不可合用”,在一副对联里面要“同框”。
    再来说说“规则重字”,“规则”就要让人一眼看出来是有意为之的才算,为的是制造某种效果,如果没有效果,那么就是不规则重字了,咔嚓!
    最后说说“领字”。“领字”顾名思义要统领全句,既有发语词的作用,还要引导全句的走向,更特别的是,即使“领字”拿掉,还能看出全句的意思。如此句:
    “(看)白云千载,看不破春秋奥秘”
    这样才能算是“领字”。
静赏诗词曲赋,闲吟菊竹梅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