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许传刚

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4-1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10 22:04
方言也是从古音演化而来,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语音,比你的1931年人为拟音早了不知几千年

读过切韵序么, ...

你怎么总是拿方言说事啊?唐宋正音是方言吗?无知透顶!
根在中原就洛阳读书音吗?北京土语就是普通话标准音吗?
古时官方语言或曰读书音与各地方言一直在变,这也是东南一带不同历史时期南迁的部落形成一个个语言孤岛的根本原因。你怎什么都不懂呢?

点评

你懂唐宋正音么,懂就去切呀 谈音韵不谈方言,也就你混球的逻辑,去看看哪个音韵学家不涉及方言的--------包括你的救世主郑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10 11:33
你不是很推崇吾爱网的交流氛围么

《平水韵》的困惑   

我的脏水可没倒到“别人”的帖子里,我都挺客气的呢,你不是别人,是我最喜欢的开心果,我特别关心你,爱护你,只把脏水倒到你的饭菜中,让你吃得津津有味,长得肥肥胖胖。

点评

你也就剩胡说八道的水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2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4-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10 22:57
再告诉你读书音的标准,读书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雅音到雅音流变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动荡时期,五胡乱 ...

胡说八道,某个诗韵依托哪朝哪代正音就该按哪朝哪代的标准音来读才是,唐宋正音怎可按秦汉或满清的官话来读呢?
晚清时所谓读书音民间虽有传承,但与唐宋正音已然相去甚远,请你不要刻意混淆时代界限,进而以时音冒称古音哈。

得,你再重温一下我60楼的跟帖吧:“你怎么总是拿方言说事啊?唐宋正音是方言吗?无知透顶!
根在中原就洛阳读书音吗?北京土语就是普通话标准音吗?
古时官方语言或曰读书音与各地方言一直在变,这也是东南一带不同历史时期南迁的部落形成一个个语言孤岛的根本原因。你怎什么都不懂呢?

点评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2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4-11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10 23:27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 ...

隋、唐、宋正音是一脉相承的,虽略有变化,但与时音(包括现今各地方言)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平水韵只是一张韵表,其语音系统既然依托唐宋正音,那么号称采用了中古平水韵,不用唐宋官话即唐宋读书音来读,难道要按上古雅言或现今方言去读吗?荒唐!

点评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 说你屁事不懂还真屁事不懂,什么叫南北是非,什么叫古今通塞,什么叫诸家音韵,什么叫古今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0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