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许传刚

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考普通话语法,切记,若因应古音韵而教子弟,他们少考几分就是大事啊!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6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戏剧口白里保留“入”声:“入”“如”“百”(po)等,但进唱段则必派三声。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5 22:44
中原音韵只是元曲用韵--严格来说是北曲用韵,其韵无反切,并不算韵书,简略曲韵耳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并 ...

中原音韵并不算韵书,-----此说骇人听闻

简略曲韵耳----自打耳光,又承认它是韵书了。哈哈

点评

混淆什么,简略曲韵,看到个韵字就是韵书呀,韵字表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09:22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6 09:53 编辑

简略曲韵,只是一个韵字吗,请大家分析。一本书称之为韵字表耳,好大的表呀,应该有几十丈长了
至于唐韵原来是不是206韵,你查一查不就解决了,或者看看5楼的文章也可明白

点评

你家的韵表字一个三尺见方的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6 02:44
所论甚乱,还不如金筑子的论靠谱

本资料我按唐宋金元明清朝代顺序进行,没搞清乱指什么乱,欢迎细加分析

点评

你连唐韵是206韵都臆想得出来,瞎掰你你,继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1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5 23:17
中原音韵并没有消灭入声,只是为唱的方便(曲是用来唱的),而将入声分派到三声去了(阳平、上声、去声) ...

所说又对又不对。当时的北方与今不同,确实存在入声。中原音韵不是为了唱的方便,而是事实情况。元人开始不会汉语,在汉化过程中失去了入声字,因此当时的元曲确实没有入声字。中原音韵是对元曲的韵字归纳整理,所以就没有入声。中原音韵并不能代表北方整体情况

点评

非也!北人入声,曲唱派入三声中,说读还是入声。古人说的,大意如此,原文俺找不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9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6 13:32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6 12:29
呵呵。入声读成他声,在宋词中就有,平上互代也并非从元朝开时,只是在中原音韵中作了强调而已,显然这是 ...

那是多音字的关系,自古便有,你翻开中华大字典就可发现,绝大部分的字都有几个不同的音,并不是平水韵归纳的那么简单。而且从中也可发现语音的转化情况,所以即使你的家乡方言都来自古代,似乎能与中古音相通,其实相差甚远,所以奉劝各位不要认为你可以消化中古音。我们江西的理学家朱熹先生是中古时代的人,他想破解上古音,非常认真的一个字一字的给诗经注音,编成一本书,结果闹了一个大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