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立统一规律,是解读大拗特拗的唯一金钥匙
【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平仄】比较:
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四字来论,平平平仄仄,是【仄】;平平仄平仄是【平】。【仄】与【平】,是俩句的个性;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五字来说,同为【仄】,是二者的共性。
【仄仄平平仄】与【仄仄平仄仄】比较:
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四字来论,仄仄平平仄,是【平】;仄仄平仄仄,是【仄】。【平】与【仄】,是俩句的个性;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五字来说,同为【仄】,是二者的共性。
王力赵执信所谓的大拗必救,唐诗海底里着意挑选的39个范例。例例在目,都是仄内分明。也即:上不犯上、去不犯去、入不犯入。
矛盾的共性,决定着大唐声律整体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告诉咱:
大唐近体诗的声律,确确实实非为【平仄二四法】。
大唐近体诗的声律,地地道道就是【四声二五法】。
不知【拗】里藏玄奥,痴意【救】中求玉臼。大清秋谷《声调谱》的拗救理论,可谓功过参半。也即:功之于【拗】,过之于【救】。
功之于【拗】,从【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中,赵执信已体味两句的【个性】;
过之于【救】,从【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中,赵执信未感悟两句的【共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