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标准律诗与律诗的标准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20:24
那你就跟着元兢走吧!

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标准,
是元競声律理论的精华。


1、
在继承沈约【平头】的基础上,保留了平与非平的对立法,也即平仄二元化。
换头术包括换句头和换联头。【句头】必换,【联头】可换可不换。联头能够完全换的,叫换头体或换头格;联头完全不换或不完全换的,是折腰体或折腰格。

2、
在继承沈约【上尾】的基础上,增加【首句连韵同声不为病】。

3、
在继承沈约【蜂腰】的基础上,增加【二五同平不是病】。


未被官方认可的理论:护腰术、相承术、龃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3-29 21:14
平水韵也是宋朝总结的,关键在于平水韵、拗救、孤平理论等这些总结对唐律诗有没有概括性。

只要这些概括 ...

决然没有概括性!

点评

这是不懂“概括”的含义。概括:归纳,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0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21:41
你就继续研究你的科举诗吧。也许对今后高考有用~

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就是唐朝科举测试律诗律赋的声律。

点评

还是自相矛盾!“律赋”也是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0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21:48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能称为清律。
1,律诗定型是唐初。
2,清人研究的也是唐诗。

对立统一规律,是解读大拗特拗的唯一金钥匙

【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平仄】比较:
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四字来论,平平平仄仄,是【仄】;平平仄平仄是【平】。【仄】与【平】,是俩句的个性;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五字来说,同为【仄】,是二者的共性。

【仄仄平平仄】与【仄仄平仄仄】比较:
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四字来论,仄仄平平仄,是【平】;仄仄平仄仄,是【仄】。【平】与【仄】,是俩句的个性;从两个平仄组合格式的第五字来说,同为【仄】,是二者的共性。

王力赵执信所谓的大拗必救,唐诗海底里着意挑选的39个范例。例例在目,都是仄内分明。也即:上不犯上、去不犯去、入不犯入。

矛盾的共性,决定着大唐声律整体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告诉咱:

大唐近体诗的声律,确确实实非为【平仄二四法】。
大唐近体诗的声律,地地道道就是【四声二五法】。


    不知【拗】里藏玄奥,痴意【救】中求玉臼。大清秋谷《声调谱》的拗救理论,可谓功过参半。也即:功之于【拗】,过之于【救】。

    功之于【拗】,从【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中,赵执信已体味两句的【个性】;

    过之于【救】,从【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中,赵执信未感悟两句的【共性】。

点评

是你自己把自己绕糊涂的。别怨别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21:48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能称为清律。
1,律诗定型是唐初。
2,清人研究的也是唐诗。

拗救理论的鼻祖是赵执信,王力何来【拗救理论】?
王力的所谓声律理论,无非就是清朝的残汤剩饭而已!看看王力《汉语诗律学 序》便知道。

点评

自相矛盾的语言。鼻祖以下有传人不是很正常的吗?没有传人怎成鼻祖? 什么叫“残羹剩饭”?你从日本和尚的一本书里看到的元兢的几句话是否是日本人的“残羹剩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0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22:03
是你自己把自己绕糊涂的。别怨别人。

赵执信本身就是闭门造车转圈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29 23:0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22:03
是你自己把自己绕糊涂的。别怨别人。

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

蓝字是二者的个性!
红字是二者的共性!

点评

又扯出个性与共性。羊仔作茧自缚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0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