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学堂窝人

《切韵》音系能够长期传承立于不废之地的原因之一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3-27 13:34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集中了那么多专家学者,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整理编辑而成,怎么不可能? ...

百度资料:

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在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时,由陆法言执笔把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於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
  《切韵》原书久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但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流传至今。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韵》相印证。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後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後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但这个「切韵音」应该如何理解呢?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当时某地,譬如洛阳的实际语音。但也有学者认为,陆法言是河北人,颜之推是山东人。陆法言《切韵序》又说:「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点评

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 语音不是断案,怎能折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星,北方人读xing,南方人读xin,如,北方人读ru,南方人读yu,你折中读成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3-27 13:34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集中了那么多专家学者,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整理编辑而成,怎么不可能? ...

既然【同一个字全国古今上下东南西北各种读音都包容在内】
那么,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刊谬补缺】,怎么解释呢?!

点评

后人的书解说、论证前人的书?用《新华字典》论证《康熙字典》或者《说文解字》某个字的读音或解释是否正确,可以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7 16:06
百度资料:

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 ...

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

语音不是断案,怎能折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星,北方人读xing,南方人读xin,如,北方人读ru,南方人读yu,你折中读成什么?

点评

折中,是瞎猜。 三羊猜测【折中】,针对的《切韵》。也就是说,切韵不是【一时一地】的。或者说,切韵是【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方言大拼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7 16:09
既然【同一个字全国古今上下东南西北各种读音都包容在内】
那么,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刊谬 ...

后人的书解说、论证前人的书?用《新华字典》论证《康熙字典》或者《说文解字》某个字的读音或解释是否正确,可以吗?

点评

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本身就是错误的! 纠错,都是后人给前人纠错,不见前人给后人纠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3-27 16:14
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

语音不是断案,怎能折 ...

折中,是瞎猜。
三羊猜测【折中】,针对的《切韵》。也就是说,切韵不是【一时一地】的。或者说,切韵是【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方言大拼盘!

点评

从序言来看,大体是这样,因此,我一直赞同《切韵》是书面语音系统的说法,也不认为是一时一地语音,同一韵部当时就是各地读起来耳朵都不一定感觉得到非常和谐,也不见得相差很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3-27 16:20
后人的书解说、论证前人的书?用《新华字典》论证《康熙字典》或者《说文解字》某个字的读音或解释是否正 ...


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本身就是错误的!
纠错,都是后人给前人纠错,不见前人给后人纠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7 16:30
折中,是瞎猜。
三羊猜测【折中】,针对的《切韵》。也就是说,切韵不是【一时一地】的。或者说,切韵是 ...

从序言来看,大体是这样,因此,我一直不赞同《切韵》是书面语音系统的说法,也不认为是一时一地语音,同一韵部当时就是各地读起来耳朵都不一定感觉得到非常和谐,也不见得相差很远。

点评

韵书的基本功能,认字形,辨字声,释字义,宗字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02:25
应该是【多时多地】,不是【一时一地】。 比如,声调两读二意义不变的字,不可能是一个地方的方言或读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3-27 16:37
从序言来看,大体是这样,因此,我一直不赞同《切韵》是书面语音系统的说法,也不认为是一时一地语音,同 ...

应该是【多时多地】,不是【一时一地】。
比如,声调两读二意义不变的字,不可能是一个地方的方言或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7-3-2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点评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不是古代读书音吧,古代普通话统一推广远没有现在便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7 1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3-27 1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7 17:25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不是古代读书音吧,古代普通话统一推广远没有现在便捷。

点评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0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