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王力诗词格律错误①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5 2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5 20:53
特定拗句实是最没道理的句式,一完全不遵两两相替的原则,二犯二四不分明的原则。

-----什么叫“最没道 ...

大家咬得一嘴毛,都没说到点子上。按我个人观点,四句标准句,其中两句为基本句式,两句为派生句式。
基础句式(按节奏隔开,以便说明)
平平/仄仄/平平/仄
1  2  /3  4  / 5 6   /7
仄仄/平平/仄仄/平
1 2 / 3 4 / 5 6 / 7
派生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 2/ 3 4 /  5 6 / 7       1 2 / 3 4 / 7  / 5 6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1 2./  3 4 / 5 6 / 7        1 2 / 3 4 / 7 / 5 6
看到了吧,基本句式的第七字与五六换位,生出了另两句,就这么简单。

点评

律诗标准平仄句不是这样诞生的。 律诗标准平仄句来自四言,两个平仄相反的双音节:仄仄平平。对于五言诗,加一个单音节(平,或者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在中间)=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6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6 0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6 07:12
律诗标准平仄句不是这样诞生的。
律诗标准平仄句来自四言,两个平仄相反的双音节:仄仄平平。对于五言诗 ...

这种认识一开始就跑偏了。五言不是4+1,而是6-1。第五字不是单身狗,是56音节中切取一截,形成半音节。因为56才是完整音节,所以,无论5在句尾,还是前移到句中,它都是独立的,因此就不存在什么三连尾。因为34/5或5/34分属两个音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6 0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6 07:12
律诗标准平仄句不是这样诞生的。
律诗标准平仄句来自四言,两个平仄相反的双音节:仄仄平平。对于五言诗 ...

按照平仄两两相间,交替延续的原则,基本句式无非两种: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四言,从中切取两音节,五言两个半、六言三个、七言三个半、九言四个半……。
通过对基本句式的改尾(半音节前移一位),形成派生句式。九言也不例外,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尾就是9/78。

点评

关于平仄竿的论述是启功的。在平仄竿上截取五言句有以下四种: 仄仄平平仄,A 平平仄仄平,B 仄平平仄仄,C 平仄仄平平。D 又根据句首字可平可仄原理(B除外),产生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结果与王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1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6 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6 11:56
关于平仄竿的论述是启功的。在平仄竿上截取五言句有以下四种:
仄仄平平仄,A
平平仄仄平,B

启功?半桶水罢了。双声长竿早有人提出了,我习惯称为音节。
你谈到的ABCD,是四个标准句。这一点已是共识,无需赘述。
但我更进一步分解,这四句标准句式内部,是有从属关系的。A、B为基本句式,C、D为派生句式,C、D由A、B变化而来。具体就是A、B句中的第五字(认真说应该叫半音节)前移一个音节,也即把三四字挤后。
这么理解的好处显而易见,句式简化了,从四句变为两句。不信你验证一下,平平仄仄平与平平平仄仄为起句的诗,除了首句句尾有些变化,以下各句是不是全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4-6 22:34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5 14:43
律句的主体都是由双平音节与双仄音节交替构成的,
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作为五言句,必有一个单音节。 ...

【律句的主体都是由双平音节与双仄音节交替构成的】!
这是谁的谬论?
请问你玩的:是【幼儿园的积木】,还是【俄罗斯方块】?!

点评

这是共识,而非什么谬论。如果你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咩咩,你白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6 2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4-6 22:3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5 20:53
特定拗句实是最没道理的句式,一完全不遵两两相替的原则,二犯二四不分明的原则。

-----什么叫“最没道理的句式”?两两交替二四分明的句式就是“最有道理的句式”?目前关于平仄两两交替的声律道理,只有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但直到王力也没有发现论述句中平仄交替的理论。在记述了唐初诗论的“文镜秘府论”中,也只是讲了律诗句与句之间的“换头”。至于句中平仄交替都是通过诗例体现的。所以王力也是根据诗的历史实际总结出了律句的各种句式,包括了使用频繁的“特殊拗句”(准律句)-----它与交替律句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

元競既讲【换头】,也讲【二五同平不是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六句,是五七句的基本节奏。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既可以使用于四六句,也可以使用于五七句。

平起式四六律句:
〇平——〇仄,〇平——〇仄——〇平;
四六律句加尾,则是五七律句:
〇平——〇仄〇,〇平——〇仄——〇平〇;

仄起式四六律句:
〇仄——〇平,〇仄——〇平——〇仄。
四六律句加尾,则是五七律句:
〇平——〇仄〇,〇平——〇仄——〇平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