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征服

难倒当今诗词界的一个小儿科问题(第一类新增雪漫千山)

   关闭 [复制链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9:01
没有说按中古音,在宋朝就按《广韵》音,在清朝就按《佩文诗韵》音,在今天就按今音,平仄古今不符的再加 ...

只会东抄一句西抄一句,就能吓到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行。不管征服看法对否,不随便追星做粉丝,我就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4-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5 20:51
眼花了吧?《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被我大宋国皇帝钦定的?找错爹妈了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颁布时金国早被蒙古灭了。

刘渊的身份不详,一说是原籍山西,后来投奔了宋朝,一说是宋朝另有一刘渊。一说是假借刘渊之名颁布的。

总之,《平水韵》的“版权”应属于我大宋,大宋才是合法“继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5 2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20:07
你以为套上了平仄、凑够了字数、合了辙押了韵、再拼凑几个对仗句,便可堂而皇之地称诗甚至称律诗了吗?这 ...

死花花烂桃花,说到pk夹尾巴。
既然你什么都不懂,又凭什么质疑我的“中古音”?
你把维护国家权益,反对巴黎和会的爱国学生五四运动强行与诗歌接驳,那才让人笑掉大牙,花花同学。还什么太阳系什么总裁,忘记吃药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4-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20:58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颁布时金国早被蒙古灭了。

刘渊的身份不详,一说是原籍山西,后来投奔了宋朝,一说 ...

刘渊,百度百科


刘渊金国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作者,生卒年不详,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当时平水是中国的出版印刷中心。

据信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公元1252年,此时已亡于蒙古,刘渊只可能在南宋礼部),刘渊曾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此书已佚失,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瞭解到一些概况。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发布的206韵的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是一致的。元初的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定名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1]
===============================

公元1252年,此时已亡于蒙古,刘渊只可能在南宋礼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5 2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5 20:38
在世间万物中,人类语言是传承性最强的事物之一。人类语言主要依赖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语言是证明 ...

普通话只是人造的公共语言,真正的汉语是各地的南腔北调之和。河南有河南的口音,山东有山东的口音,山西、陕西、上海、湖南、四川,又何曾不是各有各的调。同一首诗,念出来千差万别,这就是现实。我们怎么能要求只有一种念法?追求所谓唯一的标准,就是吃饱了撑的,比如花花同学。
诗歌只是一种口头艺术,我们写诗,不需要先成为语言学家或考古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4-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21:37
刘渊,百度百科

《平水韵》考

中国古代韵书,由隋代的《切韵》至宋代的《广韵》,后又有《集韵》及《礼部韵略》,其承袭发展关系是十分清楚的。金元之际‘“平水韵”行世,竟成为元明清七百年间写诗押韵的依据,称为诗韵,分一百零六部。 《平水韵》从何而来?首创者是谁?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最早的说法是:南宋淳佑年间,平水人刘渊编《千子新刊礼部韵略》,刻印于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因作者为平水人,所以称为《平水韵》。此书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加以合并,成一百零七韵。该书早已不存,因元代大德年间熊忠编写的《古今韵会举要》沿用了它的韵目,遂使后人都认为《平水韵》始于刘氏。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即用此说。
===========================
最早的说法是:南宋淳佑年间,平水人刘渊编《千子新刊礼部韵略》,刻印于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因作者为平水人,所以称为《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5 20:23
中古至今语音变异之大连资深古音韵学家都说不清道不明,不敢较真儿,那么在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佐证的情况下 ...

语音变异之大实属常识,连古音韵学家都承认,你还犟个什么劲儿呢?
我并未询问大眼怪,是大眼怪自行主张会念中古韵的,他理当举证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