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唐·释皎然《诗议》说【律诗三等,古、正、俗】!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13 08:0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3-12 15:39
三羊的话是对的!什么诗都有平仄声调,除沈约四声句有规律外,无规律的句子如何“按谱”? ...

金筑子,你也真是不知好歹?!
你这不是让针管大失所望吗?!
怪不得针叶林删帖家禁言,活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2 19:02
怎么你金筑子也跟着羊起哄呢?
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评王维古风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说:“该诗共 ...

“该诗共十六句,无一复调,凡古近体平仄韵正拗各格,起承粘对之法,转换变化之妙,俱尽于此,此诗包括诸体法度无遗,实为诸图所自出。”???什么叫古近体?有哪些人的古风遵循了这个平仄律?

点评

这是董文焕说的。无人遵守不等于无人讲究。古风声调也是有格律的,只是没有人理会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2 19:18
这是董文焕说的。无人遵守不等于无人讲究。古风声调也是有格律的,只是没有人理会罢了! ...

胡说八道~

点评

连你祖宗也敢骂,你是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3 0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3-13 0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汉语诗律学》:
28.4总之,古人并没有着意避免哪一类的平仄形式,其所以很少合于后代的律句者,只是机会使然。但是,自从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做起古风来,却真的着意避免律句了。试比较古诗十九首和杜甫的古风,则见前者的律句较多,后者的律句倒反极为罕见,这当然是极意避免的结果。越不象律句就越象古句,至少有些唐人的心理是如此。但是,诗是给人吟诵的,古人虽没有一定的平仄格式,是不是有一种自然的声籁,诗人们不期然而然地倾向于这一种声籁,使它的音节谐和呢?这自然是很合理的猜测。甚至有人以为古诗的平仄也有一定的规律,只是和律诗不一样罢了。相传赵执信求古诗平仄之法于王士真,王士真不肯告诉他,于是他把古诗和唐诗互相钩稽,著为声调谱,然而据他自己说,却是从王氏那里宛转骗到手的。又王士真裔孙王允熙传有古诗平仄论,也说是王士真的原稿。其后,李英有诗法易简录,翁方纲有平仄举隅,又后,董文涣有声调四谱图说,黄庭坚有古诗平仄集说和五古平仄略。他们都相信古诗有一定的规律,所以都依据赵谱而加以补充或阐明。赵氏把古诗的规律叫做别律,意思是另外一种律诗,其规律的严格不让于今体律诗。比如下面这些关于平韵五古的规律:(1)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指平仄);否则(2)第三字与第五字同声;否则(3)出句用平脚。试拿上面所举去者日以疏一诗来印证,将见它和这些规律完全吻合了。28.5不过,唐人的古风毕竟受了律诗的影响,他们所做的古风,象去者日以疏那像和近体诗的格律完全违异者竟是少数。后世有些诗论家在分析了唐人的古风以后,却认为合于上述那些规律的诗句只是古风的拗体,正体的规律恰恰相反,它应该是:(1)第二字与第四字不同平仄;(2)出句不用平脚。28.6诗论家在这些地方尽管有意见上的不同,然而赵氏所提的一个定理却为他们所公认,就是古体诗无论五言或七言,总以每句的下三字为主,而腹节的下字尤为重要(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平脚的句子,腹节下面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腹节下字以用仄声为原则。这样,专就下三字而论,下面的四种形式乃是古体诗的常轨:(甲)平脚1.平平平。2.平仄平。(乙)仄脚。1.仄平仄。2.仄仄仄。28.7平脚的句子,有所谓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基本知识,因为古风里的句子三平调最多,尤其是平韵诗里,不过,关于三平调,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就以以下三字平平平为三平调,因为连用三个平声;第二种是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和平平平仄平为三调,因为它们的第三字都是平声。我们喜欢采用前一说,因为它的意义明显些。凡本书里所谓三平调,都是指平平平而言。事实上,平平平也比平仄平更为常用。许多平韵古风竟有一大半的对句是用三平调的,例如: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王维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点评

单从诗词的声律来说,清朝做了两大错事: 一是,官方行为的《钦定词谱》; 二是,个人行为的《声调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3 08:22
王力的声律理论,并不是自己的。 所谓王力的声律理论,完全是清人歪理邪说的大拼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3 0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2 19:02
怎么你金筑子也跟着羊起哄呢?
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评王维古风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说:“该诗共 ...

唐代王维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并不违背唐朝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13 07:08
王力《汉语诗律学》:
28.4总之,古人并没有着意避免哪一类的平仄形式,其所以很少合于后代的律句者,只是 ...

王力的声律理论,并不是自己的。
所谓王力的声律理论,完全是清人歪理邪说的大拼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13 07:08
王力《汉语诗律学》:
28.4总之,古人并没有着意避免哪一类的平仄形式,其所以很少合于后代的律句者,只是 ...

单从诗词的声律来说,清朝做了两大错事:
一是,官方行为的《钦定词谱》;
二是,个人行为的《声调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