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唐·释皎然《诗议》说【律诗三等,古、正、俗】!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2 10:29
古诗是讲声律的,比律诗还复杂。只是没人遵守罢了!

不要放空炮,借以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2 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2 10:39
羊角硬。没想到嘴也够硬~~

随意依据,就是古诗的句子,恐怕没人说【出律】,或【不合声律】的(针管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2 10:39
羊角硬。没想到嘴也够硬~~

随意依据,就是古诗的句子,恐怕没人说【出律】,或【不合声律】的(针管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3-12 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12 10:36
你说的不对!
清代声调谱,是借【古】说【律】的。或借【古句】说【律句】的! ...

清代声调谱是借律说古,这三羊悟性太令人生气,推荐一本书,《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点评

三羊说是【借古说律】,你说是【借律说古】。 请问:五七古诗里的声调谱,是什么样子?请你说说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1:02
凡是草创之作,粗糙和疏漏总是难免的。《声调谱》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疏陋,而在于它承载的古诗声调论面临着一个在学理上能否成立的拷问。我在《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发展》一文中已对乾隆以降诗论家的意见略作梳理,这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2 1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1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以讽兴为宗,直而不俗,丽而不巧,格高而词温,语近而意远,情浮于语,偶象则发,不以力制,故皆合于语,而生自然。
古诗三等,正、偏、俗,律诗三等,古、正、俗。顷作古诗者,不达其旨,效得庸音,竞壮其词,俾令虚大。或有所至,已在古人之后,意熟语旧,但见诗此,淡而无味。予实不诬,唯知音者知耳。

比较有意义。

点评

意思是这段我比较喜欢,收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1:36
不知您的意思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12 10:43
清代声调谱是借律说古,这三羊悟性太令人生气,推荐一本书,《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

凡是草创之作,粗糙和疏漏总是难免的。《声调谱》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疏陋,而在于它承载的古诗声调论面临着一个在学理上能否成立的拷问。我在《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发展》一文中已对乾隆以降诗论家的意见略作梳理,这里再补充两条清代后期的资料。一是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称赵执信著《声调谱》为古今诗一厄,“言古诗中有律调,更气死人。唐韩昌黎于平韵古诗故作聱牙诘屈之调,苏东坡和之,我用我法耳,赵执信遂以律人耶?”[39]牟氏对《声调谱》有详细批驳,可惜不传于世,但他的观点是很清楚的:韩愈、苏东坡古诗故作诘屈聱牙之调,只不过是个人化的选择,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赵执信取以绳人,实不足法。二是于祉《澹园诗话》论五古,说:“乐府有一题,必有一题之声调,如今词曲是也。陶谢以来五言古诗,不过随时寄兴,非必期于被之管弦也。近日饴山赵氏,乃于五言古平地凿空,创为声调,取古人平仄稍符其说者定为成式,而所引既多,遂亦自相矛盾。至汉魏以来乐府失传之声调,反随波逐浪,无所发明,岂能服人?”[40]这是强调古诗与乐府之有定声不同,强构古诗声调规则适足混淆于乐府之体,致使乐府失传之声愈益湮晦。两家的批驳显然是很有力的。

点评

清以后总体上否定了清代对古诗中平仄规律的探索,但不等于说赵执信《声调谱》不是谈古诗声调的。王力对古诗平仄也有论述,就是继承了清人的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12 10:43
清代声调谱是借律说古,这三羊悟性太令人生气,推荐一本书,《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

三羊说是【借古说律】,你说是【借律说古】。
请问:五七古诗里的声调谱,是什么样子?请你说说看!

点评

你想了解,就去看赵执信《声调谱》和《王渔洋与康熙诗坛》这两本书,我不是这方面专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12 10:54
古诗以讽兴为宗,直而不俗,丽而不巧,格高而词温,语近而意远,情浮于语,偶象则发,不以力制,故皆合于语 ...

不知您的意思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