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唐诗中没有老干体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8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7 11:20
两个国度,两种境界。社会王国走的是仕途,诗词王国走的是诗途。老干体是社会王国的仕途。如观尊皇帝和大臣 ...

人类掌握了语言后,才比动物多出了一个“精神世界”。动物只需满足生存所必须的食物、水等这些基本物质条件就可以了。

但是人类有精神世界中的探索与需求,于是,儒释道三门的教化就产生了。其中释门和道家有“实体”的寺院和道观,有各自的传承弟子。儒门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这三门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被中国的历代政权奉为正朔。

“诗门”可视为是儒门的一个分支,是更为松散的一个“组织”。也是精神世界的一个“王国”,它的“法律”是诗词的各种体裁中的各种要求、使用的是平水韵,“国王”是李杜,你进入这个“王国”就必须要遵守这些规矩。

但是这个“王国”的国王李杜按儒释道三门的标准来衡量都有点问题。特别是李白,个人陋习和政治上的叛逆在儒释道三门的眼中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在精神世界中,这个“小王国”对于以儒释道三门为核心所构建的“大王国”而言是一种“分庭抗礼”的行为。

如观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把“国王”李白更换为唐太宗李世民。尽管他的诗词按照诗人的标准(仅仅是按照诗人的标准)来衡量没有李白的好,但是,他的综合品质要远胜李白。所以,我们要对千年来“诗门”中的这个偏差作一修正。

这个道理同我前面讲平水韵的道理有点类似。就是铜的导电性能比金银差,但是综合起来衡量它更适合当电线的首选材料。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人品和诗品都远胜李杜等徒,就更应该尊为诗祖,请他来当这个“诗词王国”中的国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7-2-28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世民,是近体诗的鼻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钱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如观 + 10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8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2-28 03:39
李世民,是近体诗的鼻祖!

关于诗词分类,我个人的意见是把把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再细分小类。

古体诗包括古风、柏梁体、乐府、歌行等,近体诗中包括永明体、准律体、律诗(绝句)、宋词等,这样分类比较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7-2-28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2-28 04:16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28 03:56
关于诗词分类,我个人的意见是把把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再细分小类。

古体诗包括 ...



李世民五言八句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沈佺期(656—714)。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七年之后,沈佺期与宋之问才出生。

李世民五言八句诗《全唐诗》总计收录41首。去掉一首失对,还剩40首。
在4首之中:16首换头近体律诗,24首折腰近体律诗。

符合【元兢四声25法】的是40首,合律比40/40,百分比100%
符合【真空平仄24法】的是24首,合律比24/40,百分比 60%

==============================================

1
卷1_1 【帝京篇十首 1】 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仄平入?平平仄仄平?
========================================================换头【1】

2
卷1_1 【帝京篇十首 5】 李世民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1】

3
卷1_1 【帝京篇十首 9】 李世民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换头【2】


4
卷1_8 【过旧宅二首】 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2】


5
卷1_19 【临洛水】 李世民
春搜驰骏骨,总辔俯长河。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折腰【3】


6
卷1_20 【望终南山】 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折腰【4】


7
卷1_23 【首春】 李世民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换头【3】


8
卷1_27 【仪鸾殿早秋】 李世民==================不合24交替【1】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换头【4】
【寒惊蓟门叶,平平仄平仄】1
【提壶菊花岸,平平仄平仄】2


9
卷1_35 【咏风】 李世民========================不合24交替【2】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平平仄平仄?平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折腰【5】
【萧条起关塞,平平仄平仄】3
【劳歌大风曲,平平仄平仄】4


10
卷1_36 【咏雨】 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折腰【6】

11
卷1_37 【咏雪】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换头【5】

12
卷1_39 【赋得白日半西山】 李世民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折腰【7】


13
卷1_40 【置酒坐飞阁】 李世民===================不合24交替【3】
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馀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
岸菊初含蕊,园梨始带红。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

平平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换头【6】
虑,平声;共,仄声。出句则【仄平平平仄】。
【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虑,仄声;共,平声。对句则【平平仄平平】。
【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14
卷1_42 【赋得樱桃】 李世民====================不合24交替【4】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去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折腰【8】
【华林满芳景,平平仄平仄】5
【洛阳遍阳春,仄平仄平平】
【乔柯啭娇鸟,平平仄平仄】6


15
卷1_43 【赋得李】 李世民=====================不合24交替【5】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通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入?平上平平平?
========================================================换头【7】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16
卷1_44 【赋得浮桥】 李世民====================不合24交替【6】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折腰【9】


17
卷1_46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李世民========不合24交替【7】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换头【8】

【纷披乍依迥,平平仄平仄】7


18
卷1_48 【伤辽东战亡】 李世民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馀忠。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通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10】

19
卷1_49 【月晦】 李世民
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
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换头【9】


20
卷1_50 【秋日翠微宫】 李世民========不合24交替【8】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平入平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换头【10】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平入平仄上?平平仄平平】========【大拗不救】
【摅怀俗尘外,平平仄平仄】8

21
卷1_51 【初秋夜坐】 李世民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折腰【11】


22
卷1_52 【秋日二首 1】 李世民========不合24交替【9】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仄仄平平平?
========================================================折腰【12】

【将秋数行雁,平平仄平仄】9


23
卷1_52 【秋日二首 2】 李世民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换头【11】


24
卷1_53 【冬宵各为四韵】 李世民========不合24交替【10】
雕宫静龙漏,绮阁宴公侯。珠帘烛焰动,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风停与管遒。琐除任多士,端扆竟何忧。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折腰【13】
【琐除任多士,仄平仄平仄】10
【雕宫静龙漏,仄平仄平仄】11


25
卷1_54 【冬日临昆明池】 李世民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14】


26
卷1_55 【望雪】 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15】


27
卷1_56 【守岁】 李世民李世民========不合24交替【11】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换头【12】

【寒辞去冬雪,平平仄平仄】12


28
卷1_57 【除夜】 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入?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换头【13】


29
卷1_58 【咏雨】 李世民李世民===================不合24交替【12】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气疑风误,存疑】

平去平仄上?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折腰【16】


30
卷1_59 【赋得含峰云】 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羊注: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楼/峰,失对!】


31
卷1_60 【三层阁上置音声】 李世民
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换头【14】


32
卷1_61 【远山澄碧雾】 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
平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通仄仄平平?
========================================================折腰【18】


33
卷1_62 【赋得花庭雾】 李世民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平去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换头【15】


34
卷1_63 【春池柳】 李世民李世民========不合24交替【14】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折腰【19】


35
卷1_64 【芳兰】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20】


36
卷1_65 【咏桃】 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换头【16】


37

卷1_66 【赋帘】 李世民李世民========不合24交替【15】
参差垂玉阙,舒卷映兰宫。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惟当杂罗绮,相与媚房栊。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通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通仄仄平平?
========================================================折腰【21】
【珠光摇素月,平平仄平仄】14
【惟当杂罗绮,平平仄平仄】15


38
卷1_67 【咏乌代陈师道】 李世民李世民========不合24交替【16】
凌晨丽城去,薄暮上林栖。辞枝枝暂起,停树树还低。
向日终难托,迎风讵肯迷。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22】
【凌晨丽城去,平平仄平仄】16
【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39
卷1_68 【咏饮马】 李世民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折腰【23】

40
卷1_69 【赋得残菊】 李世民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折腰【24】


41
卷1_75 【咏烛】 李世民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非是为思人。平平仄平平】
========================================================折腰【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7-2-28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28 03:56
关于诗词分类,我个人的意见是把把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再细分小类。

古体诗包括 ...

《文镜秘府论》●南卷
○论文意
  或曰:夫文字起于皇道,古人画一之后方有也。先君传之,不言而天下自理,不教而天下自然,此谓皇道。道合气性,性合天理,于是万物禀焉,苍生理焉。尧行之,舜则之,淳朴之教,人不知有君也。后人知识渐下,圣人知之,所以画八卦,垂浅教,令后人依焉。是知一生名,名生教,然后名教生焉。以名教为宗,则文章起于皇道,兴乎《国风》耳。自古文章,起于无作,兴于自然,感激而成,都无饰练,发言以当,应物便是,古诗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当句皆了也。其次,《尚书》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亦句句便了。自此之后,则有《毛诗》,假物成焉。夫子演《易》,极思于《系辞》,言句简易,体是诗骨。夫子传于游、夏,游、夏传于荀卿、孟轲,方有四言、五言,效古而作。荀、孟传于司马迁,迁传于贾谊。谊谪居长沙,遂不得志,风土既殊,迁逐怨上,属物比兴,少于《风》、《雅》;复有骚人之作,皆有怨刺,失于本宗。乃知司马迁为北宗,贾生为南宗,从此分焉。汉、魏有曹植刘桢,皆气高出于天纵,不傍经史,卓然为文。从此之后,递相祖述,经纶百代,识人虚薄,属文于花草,失其古焉。中有鲍照、谢康乐,纵逸相继,成败兼行。至晋、宋、齐、梁,皆悉颓毁。
  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用意于古人之上,则天地之境,洞焉可观。古文格高,一句见意,则“股肱良哉”是也。其次两句见意,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也。其次古诗,四句见意,则“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也。又刘公干诗云:“青青陵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弦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此诗从首至尾,唯论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诗本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后书之于纸也。高手作势,一句更别起意;其次两句起意,意如涌烟,从地升天,向后渐高渐高,不可阶上也。下手下句弱于句,不看向背,不立意宗,皆不堪也。
  凡文章皆不难,又不辛苦。如《文选》诗云:“朝入谯郡界”,“左右望我军”。皆如此例,不难不辛苦也。
  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须忘身,不可拘束。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如其境思不来,不可作也。
  夫置意作诗,即须疑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如无有不似,仍以律调之定,然后书之于纸,会其题目。山林、日月、风景为真,以歌咏之。犹如水中见日月,文章是景,物色是本,照之须了见其象也。
  夫文章兴作,先动气,气生乎心,心发乎言,闻于耳,见于目,录于纸。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诗人用心,当于此也。
  夫诗,入头即论其意,意尽则肚宽,肚宽则诗得,容颜物色乱下,至尾则却收前意,节节仍须有分付。
  夫用字有数般:有轻,有重;有重中轻,有轻中重;有虽重浊可用者,有轻清不可用者。事须细律之,若用重字,即以轻字拂之,便快也。
  夫文章,第一字与第五字须轻清,声即稳也;其中三字纵重浊,亦无妨。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若五字并轻,则脱略,无所止泊处;若五字并重,则文章暗浊。事须轻重相间,仍须以声律之。如“明月照积雪”,则“月”,“雪”相拨;及“罗衣何飘摇”,则“罗”“何”相拨:亦不可不觉也。
  夫诗,一句即须见其地居处。如“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若空言物色,则虽好而无味,必须安立其身。
  诗头皆须造意,意须紧;然后纵横变转。如“相逢楚水寒”,送人必言其所矣。
  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词,精练意魄,所作词句,莫用古语及今烂字旧意。改他旧语,移头换尾,如此之人,终不长进。为无自性,不能专心苦思,致见不成。
  凡诗人夜间床头,明置一盏灯。若睡来任睡,睡觉即起,兴发意生,精神清爽,了了明白,皆须身在意中。若诗中无身,即诗从何有?若不书身心,何以为诗?是故诗者,书身心之行李,序当时之愤气。气采不适,心事或不达,或以刺上,或以化下,或以申心,或以序事,皆为中心不决,众不我知。由是言之:方识古人之本也。
  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诗有饱肚狭腹,语急言生,至极言终始,未一向耳。若谢康乐语,饱肚意多,皆得停泊,任意纵横。鲍照言语逼迫,无有纵逸,故名狭腹之语。以此言之,则鲍公不如谢也。
  诗有无头尾之体。凡诗头,或以物色为头,或以身为头,或以身意为头,百般无定,任意以兴来安稳,即任为诗头也。
  凡诗,两句即须团却意,句句必须有底盖相承,翻覆而用。四句之中,皆须团意上道,必须断其小大,使人事不错。
  诗有上句言物色,下句更重拂之体。如“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旷野饶悲风,瑟瑟黄蒿草”,是其例也。
  诗有上句言意,下句言状;上句言状,下句言意。如“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也。
  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如“竹声先知秋”,此名兼也。
  凡高手,言物及意,皆不相倚傍。如“方塘涵清源,细柳夹道生”,又“方塘涵白水,中有凫与雁”,又“绿水溢金塘”,“马毛缩如猬”,又“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又“青青河畔草”,“郁郁涧底松”,是其例也。
  诗有天然物色,以五彩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如此之例,皆为高手。中手倚傍者,如“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此皆假物色比象,力弱不堪也。
  诗有意好言真,光今绝古,即须书之于纸;不论对与不对,但用意方便,言语安稳,即用之。若语势有对,言复安稳,益当为善。
  诗有杰起险作,左穿右穴。如“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又“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此为例也。
  诗有意阔心远,以小纳大之体。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古诗直言其事,不相映带,此实高也。相映带,诗云:“响如鬼必附物而来”,“天籁万物性,地籁万物声。”
  诗有览古者,经古人之成败咏之是也。
  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
  杂诗者,古人所作,元有题目,撰入《文选》,《文选》失其题目,古人不详,名曰杂诗。
  乐府者,选其清调合律,唱入管弦,所奏即入之乐府聚之。如《塘上行》、《怨歌行》、《长歌行》、《短歌行》之类是也。
  咏怀者,有咏其怀抱之事为兴是也。
  古意者,非若其古意,当何有今意;言其效古人意,斯盖未当拟古。
  寓言者,偶然寄言是也。
  夫诗,有生杀回薄,以象四时,亦禀人事,语诸类并如之。诸为笔,不可故不对,得还须对。
  夫语对者,不可以虚无而对实象。若用草与色为对,即虚无之类是也。
  夫诗格律,须如金石之声。《谏猎书》甚简小直置,似不用事,而句句皆有事,甚善甚善;《海赋》太能;《鵩鸟赋》等,皆直把无头尾;《天台山赋》能律声,有金石声。孙公云:“掷地金声。”此之谓也。《芜城赋》,大才子有不足处,一歇哀伤便已,无有自宽知道之意。
  诗有“明月下山头,天河横戍楼,白云千万里,沧江朝夕流。浦沙望如雪,松风听似秋,不觉烟霞曙,花鸟乱芳洲”,并是物色,无安身处,不知何事如此也。
  诗有平意兴来作者,“愿子励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恐长辞。”盖无比兴,一时之能也。
  诗有“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则曹子建之兴也。阮公《咏怀诗》曰:“中夜不能寐,(谓时暗也。)起坐弹鸣琴。(忧来弹琴以自娱也。)薄帷鉴明月,(言小人在位,君子在野,蔽君犹如薄帷中映明月之光)。清风吹我襟。(独有其日月以清怀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近小人也。)”
  凡作文,必须看古人及当时高手用意处,有新奇调学之。
  诗贵销题目中意尽,然看当所见景物与意惬者相兼道。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旦日出初,河山林嶂涯壁间,宿雾及气霭,皆随日色照著处便开。触物皆发光色者,因雾气湿著处,被日照水光发。至日午,气霭虽尽,阳气正甚,万物蒙蔽,却不堪用。至晓间,气霭未起,阳气稍歇,万物澄净,遥目此乃堪用。至于一物,皆成光色,此时乃堪用思。所说景物必须好似四时者。春夏秋冬气色,随时生意。取用之意,用之时,必须安神净虑。目睹其物,即入于心;心通其物,物通即言。言其状,须似其景。语须天海之内,皆入纳于方寸。至清晓,所览远近景物及幽所奇胜,概皆须任意自起。意欲作文,乘兴便作,若似烦即止,无令心倦。常如此运之,即兴无休歇,神终不疲。
  凡神不安,令人不畅无兴。无兴即任睡,睡大养神。常须夜停灯任自觉,不须强起。强起即忄昏迷,所览无益。纸笔墨常须随身,兴来即录。若无笔纸,羁旅之间,意多草草。舟行之后,即须安眠。眠足之后,固多清景,江山满怀,合而生兴,须屏绝事务,专任情兴。因此,若有制作,皆奇逸。看兴稍歇,且如诗未成,待后有兴成,却必不得强伤神。学攵古文章,不得随他旧意,终不长进;皆须百般纵横,变转数出,其头段段皆须令意上道,却后还收初意。“相逢楚水寒”诗是也。
  凡诗立意,皆杰起险作,傍若无人,不须怖惧。古诗云:“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及“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是也。
  诗不得一向把。须纵横而作;不得转韵,转韵即无力。落句须令思常如未尽始好。如陈子昂诗落句云:“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是也。
  夫文章之体,五言最难,声势沉浮,读之不美。句多精巧,理合阴阳;包天地而罗万物,笼日月而掩苍生。其中四时调于递代,八节正于轮环;五音五行,和于生灭;六律六吕,通于寒暑。
  凡文章不得不对,上句若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然。若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名为离支;若上句用事,下句不用事,名为缺偶。故梁朝湘东王《诗评》云:“作诗不对,本是吼文,不名为诗。”
  夫作诗用字之法,各有数般:一敌体用字,二同体用字,三释训用字,四直用字。但解作诗,一切文章,皆如此法。若相闻书题、碑文、墓志、赦书、露布、笺、章、表、奏、启、策、檄、铭、诔、诏、诰、辞、牒、判,一同此法。今世间之人,或识清而不知浊,或识浊而不知清。若以清为韵,余尽须用清;若以浊为韵,余尽须浊;若清浊相和,名为落韵。(故李《音序》曰:“篇名落韵,下篇通韵。”以草木如此。)
  凡文章体例,不解清浊规矩,造次不得制作。制作不依此法,纵令合理,所作千篇,不堪施用。但比来潘郎,纵解文章,复不闲清浊;纵解清浊,又不解文章。若解此法,即是文章之士。为若不用此法,声名难得。故《论语》云:“学而时习之”,此谓也。若“思而不学,则危殆也”。又云:“思之者,德之深也。”
  或曰:夫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之别,今可略而叙之。三言始于《虞典》《元首》之歌。四言本出《南风》,流于夏世,传至韦孟,其文始具。六言散在《骚》、《雅》。七言萌于汉代。五言之作,《召南》《行露》,已有滥觞,汉武帝时,屡见全什,非本李少卿也。(以上略同古人)。少卿以伤别为宗,文体未备,意悲词切,若偶中音响,《十九首》之流也。古诗以讽兴为宗,直而不俗,丽而不朽,格高而词温,语近而意远,情浮于语,偶象则发,不以力制,故皆合于语,而生自然。建安三祖、七子,五言始盛,风裁爽朗,莫之与京,然终伤用气使才,违于天真,虽忘从容,而露造迹。正始中,何晏、嵇、阮之俦也,嵇兴高邈,阮旨闲旷,亦难为等夷;论其代,则渐浮侈矣。晋世尤尚绮靡,古人云:“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宋初文格,与晋相沿,更憔悴矣。
  论人,则康乐公秉独善之资,振颓靡之俗。沈建昌评:“自灵均已来,一人而已。”此后,江宁侯温而朗;鲍参军丽而气多,杂体《从军》,殆凌前古,恨其纵舍盘薄,体貌犹少;宣城公情致萧散,词泽义精,至于雅句殊章,往往惊绝,虽谓格柔,而多清劲,或常态未剪,有逸对可嘉,风范波澜,去谢远矣。柳恽、王融、江总三子,江则理而情,王则情而丽,柳则雅而高。予知柳吴兴名屈于何,格居何上。中间诸子,时有片言只句,纵敌于古人,而体不足齿。或者随流,风雅泯绝,“八病、双拈”,载发文蠹,遂有古律之别,古诗三等:正,偏,俗;律诗三等:古,正,俗。顷作古诗者,不达其旨,效得庸音,竞壮其问,俾令虚大。或有所至,已在古人之后,意熟语旧,但见诗皮,淡而无味。予实不诬,唯知音者知耳。
  律家之流,拘而多忌,失于自然,吾常所病也。必不得已,则削其俗巧,与其一体。一体者,由不明诗对,未阶大道。若《国风》、《雅》、《颂》之中,非一手作,或有暗同,不在此也。其诗云:“终朝采菜,不盈一掬。”又诗曰:“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兴虽别而势同。若《颂》中,不名一体。夫累对成章,高手有互变之势,列篇相望,殊状更多。若句句同区,篇篇共辙,名为贯鱼之手,非变之才也。俗巧者,由不辨正气,习俗师弱弊之过也。其诗云:“树阴逢歇马,鱼潭见洗船。”又诗云:“隔花遥劝酒,就水更移床。”何则?夫境象不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对虚,亦可以对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韵俊朗,寄意深厚,凝练传神,风骨可见,劲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丽!着笔轻盈!工稳!动静有序!潇洒!意境优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