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考正白香词谱》三羊网络简明版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389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1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6-11-13 18:11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3 16:24
三羊理解:钦定词谱的意思是,【按《容齋》洪邁,南渡詞家,去蘇軾不遠,又本黃魯直手書,必非訛託。《詞綜 ...

不是“错版”,而是另一体(变格体)。如人的脸中长着两只眼睛别人都是看得见的,戴上乌光眼睛后就看不见了,但不能说眼睛长错了或者说没有眼睛了就是错误的人脸吧?

点评

《钦定词谱》,是认可【了】字下连,是正确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6-11-13 18:06
不是“错版”,而是另一体(变格体)。如人的脸中长着两只眼睛别人都是看得见的,戴上乌光眼睛后就看不见 ...

《钦定词谱》,是认可【了】字下连,是正确的!

点评

此詞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後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後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與前詞異。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詞作譜。 《容齋隨筆》載此詞云:“大江東去,浪聲沈、千古風流人物。故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389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1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6-11-13 19:51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3 18:38
《钦定词谱》,是认可【了】字下连,是正确的!

此詞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後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後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與前詞異。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詞作譜。 《容齋隨筆》載此詞云:“大江東去,浪聲沈、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孫吳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處、檣艣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是、笑我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詞綜》云:“他本‘浪聲沈’作‘浪淘盡’,與調未協。‘孫吳’作‘周郎’,犯下‘公瑾’。‘崩雲’作‘穿空’,‘掠岸’作‘拍岸’,又‘多情應是、笑我生華髮’作‘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益非。而‘小喬初嫁’宜絕句,以‘了’字屬下句乃合。” 按《容齋》洪邁,南渡詞家,去蘇軾不遠,又本黃魯直手書,必非訛託《詞綜》所論,最為諦當,但此詞傳誦已久,採之以備一體。

****************************************************************
  
      三羊可能是因上面的红字而认定《钦定词谱》,是认可【了】字下连,是正确的。可是我认为三羊还没有全面领会红字的真正意思。
      “與前詞異。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詞作譜”——是说“宋元人”用这首词的谱式填词的人不多,用前词谱式填词的人多,所以用前词做词谱的正格。
     “以‘了’字屬下句乃合”是指若是这个谱式中的“”字“屬下句”,那么这个谱式就符合前面的正格谱式了。这是一种假设的说法,并不是说这首词的“真的应该屬下句”。
      “必非訛託”是指:1、说《詞綜》所引用的那首未经作者修改过的《浪淘沙》谱式与前面认定的谱式正格是一样的。但经过修改后的谱式就不一样,成为另一种谱式(採之以備一體)了。   2、说“宋元人”用这首词的谱式填词的人不多,用前词谱式填词的人多,所以用前词做词谱的正格。   3、若是这个谱式中的“”字“屬下句”,那么这个谱式就符合前面的正格谱式了,这一种假设的说法。——这3种说法都是真的有人说过。


    “《詞綜》所論,最為諦當”是指《詞綜》所引用的那首未经作者修改过的《浪淘沙》谱式与前面认定的谱式正格是一样的。但经过修改后的谱式就不一样,成为另一种谱式(採之以備一體)了。

    综合来说,《钦定词谱》并不是说【了】字连前是错误的,而是说
【了】字连前不是正格的谱式,是另一种谱式(採之以備一體)。我们不能将另一种谱式(採之以備一體)圈定为错误的谱式

    ——个见,以供参考。




点评

上阙头三句:憑空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 上阕头三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苏东坡两首《念奴娇》,由上阙头三句就奠定了是两种节奏格式是基础。 即便两首【下阕的头三句】,甚至【整个下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2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389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定词谱》只是说明为什么将前词谱式定为正格,后词谱式定为“採之以備一體”的3个理由,并不是将后词的谱式定为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11-13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11-13 20:38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3 15:04
问题在于:哪一个断句相对更为合情合理或正确!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我说;估计是依律的原因。 理由如下:

《念奴娇》词谱 正格是来源于 苏轼 的《念奴娇》“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词  如下: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其中下段首起为:“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为: 6,4,5 句法。   
  而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词, 其中下段首起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5,4 句法。
  依正格的话,应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的4,5句法。  故有“按《容齋》洪邁,南渡詞家,去蘇軾不遠,又本黃魯直手書,必非訛託。” 的说法。 这就是依律的判断。也就是我说的;估计是依律的原因。

   但“了雄姿英发。”  句,意义不通。认为《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词是另一新格式就比较合理。这样,“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5,4 句法。就合理了。

  《钦定词谱》的编辑学者们是选择了,“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合理句意,应是变格的看法。认为 “《詞綜》所論,最為諦當,但此詞傳誦已久,採之以備一體。     而“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有其说法,不足为据,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6-11-13 19:34
此詞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後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後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與前 ...

上阙头三句:憑空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
上阕头三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苏东坡两首《念奴娇》,由上阙头三句就奠定了是两种节奏格式是基础。
即便两首【下阕的头三句】,甚至【整个下阕】的相同,也是另一格式。
所以,你说的以‘了’字屬下句乃合】,是合节奏格式,理由并不充分。
由此,三羊认为以‘了’字屬下句乃合】,应为符合【行文习惯】。

点评

由此,三羊认为【以‘了’字屬下句乃合】,应为符合【行文习惯】。 -----笑话! 是苏轼的行文习惯,还是你三羊的行文习惯?还是日本人的行文习惯? 若说词,是什么词牌的行文习惯? 可见三羊是在无理胡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2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1-13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之别体多也。一般以首创词为正体,H有大家以此为词,或增减字句,或断句差池,则标为另一体,有的乾脆另立调名,如减字木兰花,添字浣溪沙等。最可笑的是《白香词谱》将满庭芳中词增损数处,采取别名“潇湘夜雨”重立新调。

点评

你不是哼哼教导三羊,古人的词谱不能动吗? 怎么你有傻笑《白香词谱》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4 0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了字的行文多放在句中和句尾,置于首者寥寥也

点评

【了字的行文多放句尾】? 先不说写诗,填词的有几人几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4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13 23:49
由此,三羊认为【以‘了’字屬下句乃合】,应为符合【行文习惯】。

【了】字,在句尾。你见过苏东坡,有如此行文的另例吗?其他名家的也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