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日《作文大体》试析2016.11.01

[复制链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在泥巴里,所以邀请别人玩泥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1087

回帖

74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97
发表于 2016-11-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原版日语,讨论没意义。

点评

我还避舍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1087

回帖

74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97
发表于 2016-1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大体』における「諸句ノ体」をめぐって
来自CiNii
收藏引用批量导出分享
作者品川,和子
摘要『作文大体』における「諸句ノ体」をめぐって品川,和子昭和女子大学近代文化研究所学苑...
出版源《学苑》, 1985
被引量0
全部来源求助全文
CiNii
相似文献
俳句の借景性 : 『おくのほそ道』における「荒海や」の句の解釈をめぐって
大輪,靖宏 - 《上智大学国文学論集》 - 1981 - 被引量: 0
『教行信証』における「一念の浄信を発」す主体をめぐって
岡田,大助 - 工学院大学共通課程研究論叢 - 2005 - 被引量: 0
『あめりか物語』における「自分」 -日記体作品群をめぐって-
南,明日香 - 《国文学研究》 - 1990 - 被引量: 0
『月草』における改稿の意図 : 「逍遥子の諸評語」における異同をめぐって
坂井,健 - 京都語文 - 2000 - 被引量: 0
経済政策と経済団体 : 大戦後の物価問題をめぐって (「第一次大戦後における経済史の諸問題」)
三和,良一 - 《社會經濟史學》 - 1968 - 被引量: 0
『風立ちぬ』における「客体化」表現をめぐって
森,雄一 - 《成蹊国文》 - 2012 - 被引量: 0
実体の一性について--アリストテレス『形而上学』H6におけるその「解決」をめぐって
金子,善彦 - Academia;Journal of the Nanzan Academic Society.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 2001 - 被引量: 0
安居院流における願文の構成章段について : 『澄憲作文大体』を手がかりに
清水,宥聖 - 大正大学大学院研究論集 - 2002 - 被引量: 0
中国語話者の作文における誤用例より-2-「〜なる」をめぐって
野沢,素子 - 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 - 1985 - 被引量: 0

点评

初见《作文大全》就怀疑,因为文章自相矛盾的太多太多。 经过翻译,经过传抄到网络,湿疹的可能性很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4:27
呵呵,看来孤平要发扬光大了。

至少在唐朝没有孤平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6-11-2 17:22
『作文大体』における「諸句ノ体」をめぐって
来自CiNii
收藏引用批量导出分享

初见《作文大全》就怀疑,因为文章自相矛盾的太多太多。
经过翻译,经过传抄到网络,湿疹的可能性很大!

点评

你认为的矛盾其实不是矛盾。是你没细想也。如真有那么多矛盾,流传得下来吗?恐怕中付之一炬。文中有我未读懂的,但我的按自认是读懂了的,实在找不到矛盾之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6-11-2 17:40 编辑

《作文大体》论五言诗为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为什么一下跳到九去了呢,一直心存疑惑,车上想事,虽误了三次东,但突然想明了这个问题,虽有失,却有得,亦是值得欣慰的了。
日人称联为句,五言诗则十字一句。五和十是定死了的诗脚,而其它关键字为二四七九四字,二四不同已定死了二四的平仄,而七字已由平头病定死了与二字不能犯平头,也可说二七不同,那么关键字只剩下第九字了,九字自然不能与七字同声,故《作文大体》口诀云,二九对避,即把五言诗上下句的关键字都说到了。

点评

第五 诗病     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 (雨梦按:沈约四声八病是指齐梁诗的声病,属修辞问题。近体诗依前四病形成格律,故特別应该避免犯此四病。文中四病的解说,采纳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2 17:31
初见《作文大全》就怀疑,因为文章自相矛盾的太多太多。
经过翻译,经过传抄到网络,湿疹的可能性很大! ...

你认为的矛盾其实不是矛盾。是你没细想也。如真有那么多矛盾,流传得下来吗?恐怕中付之一炬。文中有我未读懂的,但我的按自认是读懂了的,实在找不到矛盾之处。

点评

三羊回复: 日本人的《作文大全》,明明是四声律,你和孙逐明糊弄成平仄律,这不是真心作学问的态度。只要懂得这个死结问题,你的解读基本上就是错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6-11-2 17:51 编辑
北戴河 发表于 2016-11-2 17:19
不是原版日语,讨论没意义。

我还是退避三舍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7:37
《作文大体》论五言诗为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为什么一下跳到九去了呢,一直心存疑惑,车上想事,虽误了三次 ...

第五 诗病  
  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

(雨梦按:沈约四声八病是指齐梁诗的声病,属修辞问题。近体诗依前四病形成格律,故特別应该避免犯此四病。文中四病的解说,采纳元競《诗脑髓》的见解。《诗脑髓》见《文镜秘府》)

三羊质疑:
解读《作文大全》,只能就事论事,用《作文大全》文字探索《作文大全》的理论。你扯进元兢《诗髓脑》,这就错了!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上句第一二字与下句第一二字,同平上去入是也。但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也。

(雨梦按:沈约的平头病是指古体诗,而古体诗本无平仄限制,故平头并不属误,只是声韵上读来不合谐,是声病,以避为好。
近体诗引用此病的原理,定出一六和二七不能同平仄的格律。故一六,与二七同平仄则犯平头病,但一六字允许同平,不允许同仄是因为平声稍多使声韵和谐。[而元競于此称换头,即不能平头。并认为双换头最好。]即将声病提升到格律问题,格律问题现在不再讨论避的问题,而是必须遵照执行。
“同平上去入”即为平头病。这是针对一联上下句一二字而言的,即不能同平或同仄[上去入],不能误解成不能同声[同上,同去,同入],而允许仄声不同声了[如:上去,上入,去入。
“第一字平声不为病”即允许一六字同平,言外之意一六字不允许同仄[上去入]。)

三羊质疑:
【同平上去入是也】这句话,本身没有括号,你强加括号,则是改变文意了!不加括号【平上去入】是四声律,加入括号【平上去入】就是平仄律。这一点,孙逐明自是心知肚明,因为这是一个死结。
【“第一字平声不为病”即允许一六字同平,言外之意一六字不允许同仄[上去入]】,你的这句话,没有讲明,一六两字,同仄是病,还是同上同去同入是病!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又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随四声诗分别之,但发句连韵不为病矣。

  (雨梦按:这段讨论的是单句脚和韵脚不能同平仄,近体诗特别讲究它。但首联入韵则不算病。“随四声分别之”指单句脚应“四声递用”,否则亦犯上尾病。[前上尾属格律病,而单句脚连声属声韵病,以避为好。])

三羊质疑:
【随四声诗分别之】,不是【随四声分别之】!人家7字,你是6字。缺少一个【诗】字,意义大不一样!所以【否则亦犯上尾病】的说法,也就没有针对性了!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雨梦按:蜂腰病,近来特别强调要避开。七言和五言句中的二和四字若同平或同仄(上去入)则是蜂腰病。这种说法又称二四[平仄]不同也。此虽上升至格律问题,但难免有犯者,杜公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是也,故特别强调不允许二四相同。)

三羊质疑:
这里的【蜂腰病者】,与前面的【平头病者】一样。将四声律,解释成了平仄律!


  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雨梦按:蜂腰病已强调二四平仄应不同,而鹤膝则强调上句[联]第二字应与下句[联]第九字平仄应相同。也即出句的第二字与出句的第四字平仄应相反,而与对句的第四字平仄应相同。
     谓之“二九对矣”即指五言诗一联中第二字应与第九字平仄相反也。此属格律问题,鹤膝病在近体诗格律中被严格禁止。)

三羊质疑:
见到【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这句话,方知《作文大全》的作者,在前面的文字里,不使用【他】字,是因为前面的【上去入】,是三声分用的。

总之,《作文大全》里的【平上去入】,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



点评

哦,那二四不同依四声律是允许二四为上去,上入,去入,去上,入上,入去了?! 那二六,二九对避依四声律是不允许二六,二九为上去,上入,去入,去上,入上,入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1-2 18:48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7:46
你认为的矛盾其实不是矛盾。是你没细想也。如真有那么多矛盾,流传得下来吗?恐怕中付之一炬。文中有我未 ...

三羊回复:
日本人的《作文大全》,明明是四声律,你和孙逐明糊弄成平仄律,这不是真心作学问的态度。只要懂得这个死结问题,日本人的《作文大全》就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