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日《作文大体》试析2016.11.01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1:01
对,日本人学艺未精,真愧对师门。一字之差,致象您这样大师级的都丈八金刚也摸不着头脑了。 ...

这是什么话,【师门】在哪里?【师门】又是如何说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1:15
“同平上去入”即为平头病。这是针对一联上下句一二字而言的,即不能同平或同仄[上去入],不能误解成不能同 ...

讲不通,也不要硬加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亲口验,何须乱翻书?

点评

入声都读不出来,也敢论诗,见识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3: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1-2 1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1:18
那烦你从中国唐时找哩,老朽静候着也。

一定要误会?中国古建要到日本找,汉诗理论也要到日本找

点评

豌豆角有所不知,由于古代日本喜欢学习中国,日本又是个岛国,不受外界干扰,中国古代不少典籍传入日本,得以原汁原味保存下来。而这些典籍在中国由于战乱及文人篡改,已失传或非原貌。比如《文镜秘府论》,《金瓶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3:19
不是一定要到日本去找,如此有底气,相信你家或有祖传孤本,能列有唐代诗谱的,倒极想见识,免得我等拿日本文来论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D有口不会验平仄,却入古书咬糨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
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

是否有这两种说法,都成问题!

点评

先生太不明事理了,日本人什么都想霸为己有,远至杨贵妃,近至大东亚共荣,今至钓鱼岛,此等著作权岂会客吝气气,白白送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4:13
只好等考古发现来发现了。但这两句符合所载和现在公认正格诗谱及唐人诗。拗格除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

怎么解释,红字部分,都是解释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2 12:41
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
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

只好等考古发现来发现了。但这两句符合所载和现在公认正格诗谱及唐人诗。拗格除外。

点评

没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1-2 11:15
“同平上去入”即为平头病。这是针对一联上下句一二字而言的,即不能同平或同仄[上去入],不能误解成不能同 ...

呵那你的二五谱在第二字不是都明明白白吗?
有没有中上(去入)中平仄,中去(上入)中仄平的诗例?这里二四不同声哦。它们难道不犯平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1-2 11:49
一定要误会?中国古建要到日本找,汉诗理论也要到日本找

不是一定要到日本去找,如此有底气,相信你家或有祖传孤本,能列有唐代诗谱的,倒极想见识,免得我等拿日本文来论诗。

点评

你总是要扯上别人家里是怎么回事?你年纪不小了吧,是你父母没教育好你,还是你根本就听不懂人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