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 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1-2 04:5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6-11-1 20:28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就叫作《论永明体的特点》,他到是还能让人接受,但是他不能概括所有的律诗。你现在又来拿唐诗来举例,我和你说,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
所以你列举唐诗还有什么意义?很多规范是后人总结和增润的,但是这种总结和增润不是随意的,主要还是参照唐诗,以不违反律诗的三要素为原则。
三羊回复:
永明体和近体诗一样,都是格律诗。近体格律诗,是永明格律诗的继承与发展。相对于永明格律诗来说,近体格律诗的节律格式,依旧是永明体的上二下三节奏格式。只是继承,并无发展;声律,继承而发展了一个【二五同平不为病】;韵律,继承而发展了一个【首句押韵不为病】。
【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这句话,本身就是不合逻辑,规范而又不严格执行,唐朝科举的考生试卷与考官判卷的标准何在?再者,【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也与【以不违反律诗的三要素为原则】,也是自相矛盾的!
至于【后人总结和增润的】,则当为时过境迁的黄花菜了!唐朝没有平水韵,唐人不依平水韵。平水韵,只是宋朝对近体诗押韵的大致总结或概括。三羊在举一个《平水韵》,不能解答的例子。【浮】字,如何押【虞韵】?!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