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唐朝科举试律诗,押韵不押鼎鼎大名的《平水韵》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0 12:26
沈约之前的汉人语音是几声?

五声!

点评

根据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2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0 12:34
蚯蚓在土中,言哉把它挖出来,就是言哉创造了蚯蚓,隐性变成显性了嘛! ...

打铁打出钢来,不是创造么?

点评

钢是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20 12:39
打铁打出钢来,不是创造么?

钢是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6-10-20 13:31 编辑

是哪五声,根据是什么?

点评

宫商角徵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4: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0 13:25
是哪五声,根据是什么?

宫商角徵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字书

《声类》,三国时魏人李登著,收字11520个,书已不存。关于李登与他著述《声类》的资料,史书记载较少,现可发现的资料只有这样零星一点:《魏书·江氏传》有云: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隋书·经籍志》云:《声类》十卷,魏左校尉李登撰。《隋书·潘徽传》云:末有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始判清浊,才分宫羽,而全无引据,过份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唐人封演《闻见记》云: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兢《诗髓脑 》:
调 声
  声有五声,角征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1、宫商角徵羽,古代音乐术语,延续到当代未变,有些艺人至今还是用这种谱子,当代简谱、五线谱渐盛,已渐次取代。
2、李登《声类》,因为不传,分宫、商、角、徵、羽五卷,宫、商、角、徵、羽是否序号如甲、乙、丙、丁、戊或一、二、三、四、五的意思?不得而知,故不能为据。
3、元兢所论:“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沈约等人韵书平声分上平、下平,如果古平声确实分为宫、商两调,沈约等为什么不照实编辑,而来个随机而不是如实地将平声分为上平、下平?元兢与沈约的这矛盾怎样解释?
4、假设元兢所说的宫、商即上平、下平,那么,沈约将其简化为平声,再将五声分为平仄两类,则属于将实际语音通过分类应用于诗歌创作,属于整理,并非创造!

点评

1、宫商角徵羽,古代音乐术语,延续到当代未变,有些艺人至今还是用这种谱子,当代简谱、五线谱渐盛,已渐次取代。 三羊回复: 宫商角徵羽,即是音乐术语,也是文章声调术语。 2、李登《声类》,因为不传,分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0 15:18
1、宫商角徵羽,古代音乐术语,延续到当代未变,有些艺人至今还是用这种谱子,当代简谱、五线谱渐盛,已渐 ...

1、宫商角徵羽,古代音乐术语,延续到当代未变,有些艺人至今还是用这种谱子,当代简谱、五线谱渐盛,已渐次取代。

三羊回复:
宫商角徵羽,即是音乐术语,也是文章声调术语。


2、李登《声类》,因为不传,分宫、商、角、徵、羽五卷,宫、商、角、徵、羽是否序号如甲、乙、丙、丁、戊或一、二、三、四、五的意思?不得而知,故不能为据。

三羊回复:
李登《声类》,今天不传,并不等于唐朝失传。唐代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


3、元兢所论:“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沈约等人韵书平声分上平、下平,如果古平声确实分为宫、商两调,沈约等为什么不照实编辑,而来个随机而不是如实地将平声分为上平、下平?元兢与沈约的这矛盾怎样解释?

三羊回复:
沈约为了凑活神农的【四象八卦】。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


4、假设元兢所说的宫、商即上平、下平,那么,沈约将其简化为平声,再将五声分为平仄两类,则属于将实际语音通过分类应用于诗歌创作,属于整理,并非创造!

三羊回复:
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怎么可以假设呢?元兢所说的宫商,并不等于就是上平与下平!沈约将【宫商】合并一类。于此同时,连四声与四象的咬合及命名,都是沈约所为,如何不是创造呢?!

点评

谢谢三羊先生的回复! 沈氏《答甄公论》,我原来没注意。古代理论家,为了增强感召力故意使理论充满神秘色彩,往往抛开自然科学或哲学逻辑思维,而用玄学观点进行诠释,对这一作法,本人历来持否定态度,这个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23:51
谢谢三羊先生的回复! 沈氏《答甄公论》,我原来没注意。古代理论家,为了增强感召力故意使理论充满神秘色彩,往往抛开自然科学或哲学逻辑思维,而用玄学观点进行诠释,对这一作法,本人历来持否定态度,这个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0 2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0 16:32
1、宫商角徵羽,古代音乐术语,延续到当代未变,有些艺人至今还是用这种谱子,当代简谱、五线谱渐盛,已渐 ...

谢谢三羊先生的回复!
沈氏《答甄公论》,我原来没注意。古代理论家,为了增强感召力故意使理论充满神秘色彩,往往抛开自然科学或哲学逻辑思维,而用玄学观点进行诠释,对这一作法,本人历来持否定态度,这个讨论,不再继续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