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三羊求教:王步高讲授视频讲座中的,王力说法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树爱春荣徧。//
爱,入声?

点评

树爱【去】春荣徧【上】。 这样好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闻笛花疑落
落,去声?

点评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藥韻)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庾敬休的试律诗《春雪映早梅》125===============【平韵折腰近体诗】
此诗只有两句仄仄平平仄句式,而此两句均不合二五四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浮磬潜清深。依依呈碧浔。出水见贞质。在悬含玉音。
对此喜还叹。几秋还到今。器古契良觌。韵和谐宿心。
何为值明鉴。适得离幽沉。自兹入清庙。无复泥沙侵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通?通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通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通平平。

所标平仄谱皆由电脑分析,对通处全未动脑筋。标通处应自己审定,不能平仄两可。

点评

这是应该的!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愛一古文:

点评

谢谢,电脑上我是这样操作,现在全由手机,捣来捣去,麻烦之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53
复制之后,粘贴在记事本,进行文件格式转换。删去空格,再复制,再粘贴就可以了! 这是三羊的办法,不知是否还有更为简洁的办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29
又乱码了,可自己去查,。爱只读去声  发表于 2016-10-6 0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6 05:58
浮磬潜清深。依依呈碧浔。
出水见贞质。在悬含玉音。(一二联失粘,腰何其高)
对此喜还叹。几秋还到今。( ...

来源考证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宋人的解释很简单。

点评

宋人的解释虽简单,但很明确,即当中折断也。绝有两联,好说,而律有四联,《诗人玉屑》举例为一二联及三四联不失粘,唯二三联失粘诗即可推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6 05:58
浮磬潜清深。依依呈碧浔。
出水见贞质。在悬含玉音。(一二联失粘,腰何其高)
对此喜还叹。几秋还到今。( ...

腰,意为【中间】或【之间】。
折腰的【腰】,所指的是【两联之间】。
所谓【折腰】,今人叫【失粘】,也即古人元兢的【未换联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5 21:30
你又想叉了,我是将就你的说法,二四是二四,二五是二五,一个是讲平仄,一个是讲声律。既是两回事,争论 ...

三羊真的看不懂,你要表述什么。
能否细致一些,最好举例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6 06:05
树爱春荣徧。//
爱,入声?

树爱【去】春荣徧【上】。
这样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6 06:40
来源考证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 ...

宋人的解释虽简单,但很明确,即当中折断也。绝有两联,好说,而律有四联,《诗人玉屑》举例为一二联及三四联不失粘,唯二三联失粘诗即可推知。

点评

宋人的解释,很难说就是唐人的原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09:45
这个资料我看过,包括全唐诗等,但未有古本为证,不能确信。个见认为是后人係加上去。如如诗城头鸟尾讹,诗下亦标注:鸟一作乌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58
百度资料: 来源考证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