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三羊求教:王步高讲授视频讲座中的,王力说法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二四依你说实是两回事,那实无探讨的必要的。
近体有二不论的吗?有五不论的吗?说来说去,你只是强调仄仄平平仄这唯一的句式中的二五不能同上去入而已。(因你又说二四不分明即非律句)

点评

唐朝的声律是四声25法,246分明是明朝真空的理论。 你不要搞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5 21:2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5 20:29
个见即是表示个人看法,并不一定正确,更不强求他人认可。
我认为每种句型符合二五法除标谁格外,各有七种偏格。若以二五异声判断,.因同平声不论,则无一不合法度。包括孤平,三平,三仄,小拗,大拗,特拗,即无拗句,既无拗句,更无拗救了。以此法写出的作品有多少人能认可为格律诗呢?

元·陈绎曾《诗谱》:唐律虽宽,而风度远矣
这不是认可不认可的问题,这是唐律的实际。
可以这样将,只要符合【二五俩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的所有五言句子,都是律句。

点评

不认同都属律句。依此只有中上中中上,中去中中去,及中入中中入不是律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5 21:2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5 20:45
二五,二四依你说实是两回事,那实无探讨的必要的。
近体有二不论的吗?有五不论的吗?说来说去,你只是强 ...

唐朝的声律是四声25法,246分明是明朝真空的理论。
你不要搞混了!

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 ... &extra=page%3D4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的三大声律体系

一、六朝沈约声律体系(也即永明体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三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仄〇〇平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近体诗,又分为【换头】和【折腰】两种。近体诗分为两种的说法,可以从唐朝科举诗律诗得到印证。

三、明朝真空声律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点评

四声二五法作为法,指导性太狭小了 1、不适应平平仄仄平句式,因二五法允许同平声;; 2、不适应平平平仄仄句式,因二五处本不同声; 3、不适用仄仄仄平平句式,同上。 仅适用仄仄平平仄句式,认为二五同上去入即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2:02
你又想叉了,我是将就你的说法,二四是二四,二五是二五,一个是讲平仄,一个是讲声律。既是两回事,争论不是无的放矢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5 21:24
唐朝的声律是四声25法,246分明是明朝真空的理论。
你不要搞混了!

你又想叉了,我是将就你的说法,二四是二四,二五是二五,一个是讲平仄,一个是讲声律。既是两回事,争论不是无的放矢了吗?

点评

三羊真的看不懂,你要表述什么。 能否细致一些,最好举例说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7:06
若依此论,律句之外只有非律句了,已不存在拗句及拗救了。而非绊句竟是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的二五同上去入的诗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5 21:17
元·陈绎曾《诗谱》:唐律虽宽,而风度远矣
这不是认可不认可的问题,这是唐律的实际。
可以这样将,只要 ...

不认同都属律句。依此只有中上中中上,中去中中去,及中入中中入不是律句了。

点评

是的! 这就是糖厂的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5 19:01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只要符合【二五俩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的所有五言句子,都是律句。
三羊如此说, 则此诗全属律句,应无一拗句,更谈不上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5 21:30
你又想叉了,我是将就你的说法,二四是二四,二五是二五,一个是讲平仄,一个是讲声律。既是两回事,争论 ...

若依此论,律句之外只有非律句了,已不存在拗句及拗救了。而非绊句竟是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的二五同上去入的诗句了。

点评

唐朝的声律就是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5 21:24
唐朝的声律是四声25法,246分明是明朝真空的理论。
你不要搞混了!

四声二五法作为法,指导性太狭小了
1、不适应平平仄仄平句式,因二五法允许同平声;;
2、不适应平平平仄仄句式,因二五处本不同声;
3、不适用仄仄仄平平句式,同上。
仅适用仄仄平平仄句式,认为二五同上去入即非律句。,而这个結论是否正確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又分为【换头】和【折腰】两种。近体诗分为两种的说法,可以从唐朝科举诗律诗得到印证。
这是谁的说法?

点评

庾敬休的试律诗《春雪映早梅》125===============【平韵折腰近体诗】 清晨凝雪彩。新候变庭梅。树爱春荣徧。防惊曙色催。 寒光添粉壁。积润履青苔。分明六出瑞。隠映几枝开。 闻笛花疑落。挥琴兴转来。曲成非寡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2:24
三羊考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5 22:18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5 21:35
不认同都属律句。依此只有中上中中上,中去中中去,及中入中中入不是律句了。 ...

是的!
这就是唐朝的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