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6 17:0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4 16:00
三羊要学会读书,元兢诗髓脑,先列调声三术,再列四声八病,历代格律书都是这样编,民国《学诗百法》,先列平仄格律,后面也列有四声八病,但民国人学律诗只论平仄律,不论八病,元兢体系首先是调声三术,而这在你的分析中不见体现,元兢所列前人沈约的八病之一的蜂腰,却被你大肆渲染,所谓四声二五法,乃是来自何伟棠的《永明体到近体》的解读,受了后代二四分明的影响,唐代并不见如此解读,总之你的解释脱离文献,前后矛盾,又加之四声判断怪异不合实情,虽发了很多平仄判断,感觉很不可靠,价值不高,希望你继续提高认识水平,不要荒废了你的努力。
四、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摘自元兢《诗髓脑》
依据在元兢,不在何伟棠!
|
|